一个日一个文_日和文在一起念什么字
遘
遘【gòu】,源于甲骨文,初形为彳与冓组合之形声字,后添意符“止”,遂成金文和篆文之形声字形。
01 說文解字部分
《說文解字·辵部》述:“遘,遇也。从辵冓聲。段玉裁注:遘遇曡韵。冓”字在甲骨及金文中形似二魚相遇,意指“遘遇”。于篆文中,则规范为二“冉”字相对。
《說文解字·冓部》解释:“冓,交積材也,象對交之形。”段玉裁注:“材木相乗(登)架也。今字構行而冓廢,然其本意已非今所见。”今之“冓”多作偏旁,简化为“勾”。
02 以「冓」为偏旁的字
觏,同有相遇之意,路上遭遇者称“遘”,而相见之时突显者也称作“觏”。
媾,字意含男女因缘婚媾之意,后增女字旁,于《周易》中写作“姤”。
構,指房屋结构由木搭建而成,故增木字旁,今简化为“构”。
溝,指溪流相汇成的水道,因此添加了氵字旁,今简化为“沟”。
言語之“講”,繁体字形为言字旁之“講”,本意以言相和、相議解決爭端。
購買之“購”,繁体字形有贝字旁之“購”,意指以貨物易取所求之物。
篝火之“篝”,本意为竹编火笼。
韝,[gōu],為古時射箭者所用之皮制护臂。
03 文 献 选 读部分
“《爾雅·釋詁》中:遘、逢,二者均表相遇之意。”
“《尚書·金縢》記載:遘厲虐疾,意指遭遇疾患之義。”
周武王因此病而逝。
“《尚書·洛誥》有言:無有遘自疾,指无自招疾病之意。”
“《後漢書·敘傳下》記載:遘閔既多,因遭難困苦而廢黜。”
遘閔意指遭受病害、災害、憂患等。
“《詩經·邶風·柏舟》提及其中的通假字覯閔與憍(即遘)相關。”
引申出其受侮辱不少之意。
“《詩經·小雅·車舝》中覯爾新昏通假為媾合之意。”
屯,象征萬物初生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