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然长什么_什么什么远望
泰山之阳,其水流至汶河并西行;其阴,水流汇为济水并东流。其中“阳”表示山的南面,“阴”指山的北面。河流的信息包括:泰山南面有汶水向西流,北面有济水向东流。阳谷之水都流入汶水,阴谷之水都流入济水。而泰山的南北分界处,古称长城。最高点日观峰则位于长城南十五里处。
在某个月的丁未日,我与泰安知府朱孝纯子颍一同从南麓攀登泰山。道路大多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台阶,总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山谷。中间的那条山道环绕泰安城下,即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顺着这条路进入,走了大约一半路程后,越过中岭,再沿着西面的山谷前行,最终到达了山顶。古时攀登泰山,大多是沿东面的山谷进入,路上有个天门。现在所经过的中岭及山巅的崖壁石门挡在路上,世人都称之为天门。
在攀登过程中,道路被大雾和冰冻所覆盖,石阶几乎无法攀登。待我们终于登上山顶时,苍山背负着积雪,照亮了整个天空。夕阳映照下的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如画般美丽,而半山腰处的云雾则像一条带子环绕着山腰。
戊申日月底的某天五更时分,我与朱孝纯坐在日观亭等待日出。此时大风扬起积雪扑面而来。日观亭东面的脚下及远方都是云雾弥漫的景象。稍后,我们可以逐渐看到云中如骰子般数十个山峰矗立着。当视线触及天边时,云彩形成一条线并带有异色,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五颜六色。有人认为那是东海的景象。
回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阳光照,有的则没有,颜色斑驳不一,都像是在弯腰驼背的样子。
在日观亭西面有岱庙和碧霞元君祠等建筑。其中皇帝的行宫位于碧霞元君祠的东侧。这一天我观看路上的石刻时发现,自唐代显庆以来的那些远古刻字都已经模糊不清了。那些偏僻不在道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