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谊的成语_比喻兄弟情深厚的诗句


黄庭坚不仅是诗词名家,他的孝道与兄弟情深也传为佳话。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虽中年离世,但他的妻子李氏及六个儿子均承袭了其文化素养与家教。尤其黄庭坚,名扬四海,深受世人敬仰。

古代二十四孝中的“涤亲溺器”,便源于黄庭坚的实际行动。此举虽微,却体现了他的至孝之心。即使后来身居高位,黄庭坚每日依然亲自为母亲服侍,他的这份孝心,令人动容。

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在黄庭坚的诗词中常有所体现。今天,我们将分享其中最感人的两首诗词。

公元1094年,黄庭坚在安徽池州为官,兄长与二弟、三弟前来团聚。因政争,黄庭坚被贬涪州。在此患难之时,兄长不远万里,陪伴他前往黔州。

与此其他兄弟也万里送嫂侄前往黔州团聚。他们在荒僻的黔州相互扶持,守望相助,给黄庭坚带来了最温暖、最安心的幸福感。

黄庭坚的《和答元明黔南赠别》便是对这段经历的深情回忆。诗中“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等句,从正面写出了离别之痛,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黄庭坚与友人苏轼及苏辙亦有深厚的情谊。他们向往那种摆脱束缚、兄弟相守的温馨生活,渴望能在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

如苏轼曾言:“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这样的情感也深深影响了黄庭坚的创作。

黄庭坚的词作《谒金门·示知命弟》中,“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等句,写尽了两位患难与共的兄弟的深挚情意。

无论身处何地,黄庭坚与兄弟的情谊始终如一。他们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关爱,成为了黄庭坚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黄庭坚的一生,不仅以其诗词闻名于世,更因他的孝道与兄弟情深而被后人传颂。

愿我们都能如黄庭坚一般,珍视亲情,传承家风,让这份深厚的情感延续下去。

在人生的旅途中,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