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要点_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法
【本篇为彭博士讲解《二十四节气养生》系列之“大暑时节”】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关于大暑节气的养生之道。
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7月22号或23号,当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淮南子》中讲:“小暑加十五日,斗指未则大暑。”这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即将到来。
大暑之所以炎热至极,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所吸收的太阳热量逐渐累积。到了大暑,这种积累达到顶峰,使得这一时期成为全年最炎热的时段。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如何根据《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理论来养生。
一、健脾祛湿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且潮湿。养生的首要原则是健脾祛湿、祛暑利湿。我们可以选择薏米、山、莲藕等易于消化、补而不腻的食材来熬粥或做汤。要避免食用滋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保护脾胃健康。
二、心态平和
大暑节气,火邪易伤人,对应五脏之心。保持心态平和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听古曲、练书法、养花种草等娱乐活动来怡情养性、降火安神。
三、充足睡眠
在睡眠时,要确保室温适宜,避免开空调过度导致身体受寒。最好能在入睡时关掉空调或电风扇,以保护身体的阳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四、适当运动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在大暑时节,应选择清晨或傍晚等凉爽的时间进行运动,并确保运动量适中。切勿剧烈活动,以免体力消耗过大导致中暑等情况发生。
五、防寒避湿
尽管是炎炎夏日,但生活中仍需注意防寒避湿。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要适时增减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导致寒湿病的发生。
大暑民俗与传统文化
在我国浙江地区,大暑时节有斗蟋蟀、送大暑船等习俗。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传承了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