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_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的意思
林希逸《答友人论学》解读
南宋著名理学家林希逸的《答友人论学》是文人论学之作的佳品。该诗风格朴实,富含哲理,且跨越了儒释道三家的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林希逸,福建福清人,他一生学识渊博,主张三教合一。他留下的众多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从儒家和佛家的角度去解释庄子、老子、列子的思想。
诗中首联“逐字笺来学转难”,强调了治学的艰难。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可能面临各种困惑与难题。“逢人个个说曾颜”则是批评了一种当前的社会现象,那些所谓的大师、学者只会言及表面的知识或表面的修为,难以真正地探讨深层次学问。
接下来的颈联则是一种对治学之道的探索与反思。“禅要自参求印可”中,“自参”指出了佛理需要亲自领悟,而不是仅凭听闻或阅读。“仙须亲炼待丹还”则是对道家修炼的描述,强调了炼丹成仙需要亲身体验和修炼。
尾联“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于知识的真实体验和认识的重要性。这里以卖花担上的桃李为喻,强调只有亲身去体验、去理解,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精髓。此句同时是对宋代学者魏了翁观点的引述和延伸。
这首诗是林希逸以诗歌的形式讨论治学之道的作品。他不仅以深厚的学问背景来阐释道理,更是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来传达给读者。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深刻的哲理。
在林希逸看来,学问并非只是文字上的注释和解释,更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体验和认识。这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回应,更是对所有热爱学问、追求真理之人的启示。
在今天,这首诗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地投入到学问中去,亲身去体验、去理解,才能真正地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答友人论学》是林希逸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他的学识和才情,更是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治学的方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