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_制造费用管理方法有哪些


一、制造费用与核算范围概述

制造费用是生产成本中的过渡性科目,主要用于记录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这些费用被汇集于同一科目下,以便于管理和核算。

核算范围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以及辅助车间的相关费用。

具体案例分析:以某家具厂为例,该厂主要生产衣柜、书柜、桌子和椅子等产品。其中,生产车间包括课桌车间、橱柜车间、椅子车间、断木车间、玻璃切割车间和质检车间等。

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的车间有:课桌车间、橱柜车间。

需分摊至制造费用的辅助车间有:断木车间、玻璃切割车间和质检车间等。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详解

根据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分配方法:平均分配法、按标准分配法和作业中心法。

01 平均分配法

原则:将制造费用平均分配到一种或几种商品中。

适用范围:适用于制造费用低、生产产品品种单一且品种间直接消耗的辅助费用基本相同的企业。

示例:某纺织企业有三个车间,当期共同发生制造费用9万元。月末采用平均分配法,将费用分摊至各个车间。

02 按标准比例分配法

原则:按照产品消耗的机器工时、人工工时或人工工资等标准进行分配。这种方式比平均分配法更精确,能更真实地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间接费用消耗。

适用范围:适用于制造费用较多的生产成本,企业规模较大且生产产品多样的情况。

示例:甲公司根据机器工时分配生产线折旧费用。

03 作业中心法

原则:将各辅助作业按作业动因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再根据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成本计入作业中心,最后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转换为生产成本。此方法对财务人员要求较高,但能更精确地反映企业成本状况,便于成本控制。

使用前提:适用于作业类型多、作业链长、生产线生产多种产品、企业规模大且管理层对产品成本准确性要求较高的情形,以及间接或辅助资源费用占比较大的情况,同时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当月制造费用结转分录示例:根据作业动因分配的制造费用,应记入相应产品的生产成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