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古诗_带龙字美好寓意的诗句
在古代文学中,含“龙”的诗词颇为常见,诸如:
- 举头望明月,低眉思故园。古诗中的“龙”也时常出现,如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中所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刘禹锡在《陋室铭》里描述的景象也离不开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足以体现“龙”在古人眼中的非凡意义。
- 又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以及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提及的“提携玉龙为君死”。
- 而在《蜀道难》中,李白则描绘了如此震撼的景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由此可见,龙在李白的诗中可谓是非常常见且有着极其丰富的描绘。
除诗词外,“龙”字的成语也非常丰富,比如:
- “龙争虎斗”,形容双方实力相当,竞争激烈。
- “龙飞凤舞”,常用来形容书法艺术中笔势矫健、灵活舒展的姿态。
- “龙潭虎穴”,通常用来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 “画龙点睛”,指在关键之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得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 “叶公好龙”,则讽刺那些口头上说喜欢某样东西,但并非真心实意的人。
- “龙马精神”,常用来形容人精神旺盛、充满活力。
- “车水马龙”,用来形容街道上人来人往、车马繁忙的景象。
- “鱼龙混杂”,则用来比喻好的与坏的混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