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全诗解释_古朗月行原文翻译及注释
古朗月行
读诵参考,节奏分明。
一曲长歌,流露古今。李太白,唐之诗仙,年幼时即显露出创作之天赋,广博群书,行遍天下。初年,其才为玄宗所知,声名传于长安。因不愿,晚年离开繁华之都,踏遍山水。安史乱后,因事遭谪,虽经赦免,终归离世。其诗多具个性特色及浪漫气息。
词语解释
①朗月行:乐府古调名。
②时:童子时代。
③不识:未曾认知。
④呼作:称之为。
⑤疑:心存疑惑。
⑥瑶台:玉砌之台,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⑦镜:圆如满月之镜。
⑧青:碧蓝之色。
诗篇翻译
昔日孩童不知月之妙,称之为白玉盘,有时疑其为瑶台仙境之镜,升入碧蓝之天,挂于云端。李太白以诗著称,其诗歌善用想象与比喻。在此诗中,从孩童视角描绘月亮,将月比作白玉盘、瑶台之镜,满溢孩童之天真烂漫,形象生动,新颖有趣。
诗篇拓展
月为李白诗中常见之景。李白笔下之月,有春月、秋月、朗月、残月之分,有长安城月、家乡月之别。月为李白友人,其从月中得美之感(如“明月出天山,云海苍茫间”),与月共饮(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月慰藉思乡之情(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之洁白无瑕、盈亏之变,为李白提供无限想象空间。二者相会,留下诸多传世佳作。
默写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