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成本包括哪些_目标成本的概念
关于成本的理解与实际应用
成本是企业进行产品制造和提供服务时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材料费用、人工成本、折旧费用等。有时,成本还会与费用一同提及,涵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其核心概念在于支出,即生产产品(包括服务)所涉及的所有支出。
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支出”会有不同的解读,如完全成本、变动成本、作业成本以及责任成本等概念。这些概念基于不同的“观察角度”或“目的”,体现了对成本的不同理解。掌握这些不同的“角度”或“目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以及责任会计的相关内容。
以一家公司生产铁勺子为例。为了制造这个产品,公司需要使用钢材、雇佣工人、消耗水电以及运用机器。公司还需进行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具体来说,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三个主要的成本项目。在会计中,这些被统称为期间费用。
一、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从成本用途的角度来分析支出。
所谓用途,即资金流向的路径,如用于购买材料则为直接材料成本,用于支付人工则为直接人工成本。通过深入分析成本的用途,我们可以将成本细化并分配到具体产品中。
此方法的核心在于“全面性”,意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的“全部”支出都应计入到成本中。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说,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应将一定时期内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全部计入。它的焦点在于“全面性”,旨在满足财务报表编制的需求。
二、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则是从成本的“性态”角度来审视支出。
性态指的是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随产量波动的成本被称为变动成本,而产量变化但成本保持稳定的被称为固定成本。这种变化与稳定是相对的,仅在一定范围内成立。
在生产铁勺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是合适的。但若将不区分情况的制造费用全数计入产品成本,会导致成本估算失真,不利于决策制定。例如,若完全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成本核算,可能会错误地得出停止生产勺子的决策。但实际上,随着勺子生产量的增加,单位勺子的成本会逐渐降低,继续生产是有利的。
变动成本法则致力于区分随产量变化和不随产量变化的项目。不随产量变化的被称为固定成本。以勺子生产为例,机器的折旧不随产量变化,属于固定成本的范畴。将制造费用细分为随产量变化的和固定的部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决策。
两种方法的根本差异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在完全成本法下,所有固定制造费用都计入产品成本;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不进入产品成本,而是与期间费用一同计入当期损益。
关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问题,其进入或不进入产品成本会产生显著的差异。因为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可能立即全部销售出去,总会有存货留存。由于固定制造费用的期末期初差异,使得进与不进产品成本的决定意义重大。通过区分固定与变动成本,可以建立销售量(额)与息税前利润之间的联系,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简而言之,变动成本法是为了解决将全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过于笼统的问题而提出的。它通过按成本的性态进行分类,为量本利分析提供了决策理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小细节注意事项
严格来说,日常所说的变动成本并非一个精确的概念。从概念上讲,随销量变化而变的成本以及期间费用部分都属于变动的范畴。但在某些情况下,变动成本可能不包括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在具体应用中需注意区分和厘清。
1)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主要考虑的是变动生产成本。
2)在进行量本利分析时,会涉及包含与不包含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的不同计算方式。
3)在短期经营决策中进行产品定价时,会综合考虑包含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的实际总变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