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是自动挡吗_7速双离合档位示意图


在汽车质量投诉平台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普遍现象:众多投诉案例中,变速箱异响和顿挫问题占据投诉榜首。尤其以大众和广汽传祺等品牌为主,这两家均采用了干式双离合变速箱。那么,为何采用干式双离合的汽车常常面临诸多问题,且驾驶体验不尽如人意呢?今日,我们就来从技术层面深入剖析AT自动变速箱与DCT双离合变速箱的区别,探究双离合是否真的值得选择。

AT与DCT的工作原理解析

在自动变速箱的分类中,AT(自动变速箱)与DCT(双离合变速箱)均属于自动换档系统。这意味着驾驶者无需操作离合器踏板,仅需将档位器置于适当的档位即可实现自动换挡。与传统AT相比,DCT双离合在结构上与手动变速器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

具体而言,双离合器变速器拥有两个离合器总成及两个输入轴。这两个离合器各自独立,位于不同的轴上,可分别进行接合与分离操作。如同手动变速器一般,干式DCT同样配备了同步器和换档拨叉。这里的换档拨叉不再需要驾驶者手动操作,而是由电子控制模块(ECM)进行精确控制。

通常,奇数档位齿轮(如一、三等)会安置在一个输入轴上,而偶数档位齿轮则位于另一轴上。两个轴紧密结合(如图所示的红绿区分)。双离合变速箱能够预先选择下一个档位并为其升档做好准备,这使得其换挡速度极快。例如,2020款福特野马谢尔比所采用的TREMEC TR-9070 DCT变速箱,可在短短80毫秒内完成换挡。

相较之下,AT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机制则更为复杂。它依赖于行星齿轮组、变矩器以及带控制系统离合器组的协同工作。除此之外,还有齿轮驱动油泵为整个系统提供必要的液压支持。其中,变矩器作为一种液力偶合器,负责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实现接合与分离,从而起到离合作用。

变矩器包含两组叶片:一组连接在柔性连接板上,该板固定在发动机曲轴箱背面;另一组则连接在变速器输入轴上。当变矩器旋转时,内部的油液被推向外围。随着油压的增加,油液作用于涡轮叶片上,开始产生旋转力。发动机转速越快,施加在涡轮上的油压越大,进而提高涡轮的转速,直至其与叶速接近。

AT自动变速箱的另一关键部件是行星齿轮组。它由一个齿圈(通常是三个行星齿轮)和一个位于中心的太阳轮组成。行星齿轮在太阳轮和齿圈之间转动,传动比则由齿轮的直径和齿数决定。通过限制其中一部分的转动并改变动力的输入和输出,即可实现传动比的变化;当多个行星齿轮组协同工作时,便能实现多个挡位的切换。

而控制行星齿轮组部件转动的则是离合器组。这些离合器组由多个摩擦片组成,并由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它们能够固定或开启输入轴、齿圈和行星齿轮组的托架,从而选择合适的传动比。

选车侦探观点总结:在变速技术领域中,虽然SCT(双离合变速箱)的换挡速度极快,但传统的AT自动变速箱在变矩器锁定前存在打滑现象且换挡较慢。其内置的液压泵会消耗一定的发动机功率。AT在动力传输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损失。而干式DCT虽然实现了高效率和快速换挡,但在低速行驶时频繁的自动换挡会磨损离合器、易且风冷散热在慢速行驶时效率不高,这就会导致顿挫和异响问题。对于一般家用车而言,稳定性及耐用性更占优势的AT自动挡是更为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