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干密度_土的干密度计算公式


一、基本概念解释

1. 内摩擦角

在土体中,颗粒间因相互移动和胶合作用所展现的摩擦特性,被称作内摩擦角。这一特性是土的抗剪强度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土的摩擦特性。在力学上,内摩擦角可被理解为块体在斜面上的临界自稳角度。块体在此角度内能保持稳定,一旦超过此角度,便有可能产生滑动。通过此原理,我们可以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 土抗剪强度

土体抵抗剪切的极限强度被称为土抗剪强度。这一强度由内摩擦力和内聚力共同构成,是土体强度的重要表现。

3. 黏聚力

黏聚力是指同种物质内部相邻各部分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这种力量在维持土体结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 土的天然含水量

土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之比的百分率,即为土的天然含水量。这一数据对评估挖土难度、土方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填土的压实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5. 土的天然密度与干密度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被称为天然密度。而单位体积内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则被称为干密度。干密度的大小反映了土的坚实程度,在土方填筑过程中,干密度常被用作控制土的夯实标准的指标。

6. 土的密实度

这一概念描述了土的紧密程度,是评价土体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7. 土的可松性

天然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会因松散而有所增加,即使经过振动夯实,也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被称为土的可松性。在挖填土方时,可松性是计算土方机械生产率、回填土方量、运输机具数量等重要参数的基础。它也是进行场地平整规划、竖向设计以及土方平衡调配时不可或缺的数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