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_唇亡齿寒通常比喻什么
【典故来源】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录了西汉时期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在王建立六年的时期,秦国对赵国发动了攻击,而齐国与楚国则联手救援赵国。秦国的策略是,如果齐楚两国团结,则选择退兵;若他们不团结,则趁机攻之。
【释义阐述】“唇亡齿寒”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事物之间的密切关联与相互依存。就像嘴唇与牙齿的关系一样,一旦其中一方遭受损害,另一方也将面临危险。
关于齐国国都临淄的古遗址,流传着一段历史传说。
公元前259年,秦国的铁蹄踏向了赵国。面对这一局势,齐、楚两国为救友邦赵国而联合出兵。秦王深知形势严峻,心中盘算:“若齐楚两国齐心协力,我军则暂且退避;若他们各自为政,便是攻取之良机。”
当时,赵国因粮食短缺而处境艰难,遂向齐国求助。齐王却置之不理。齐国的谋士周子进言道:“陛下应当援粮助赵,如此方可保我齐全。若置之不顾,秦军得逞,赵国后,其祸患必将波及我齐、楚两国。赵国对于我们而言,如同牙齿与嘴唇的关系,一方的消亡将导致另一方的困境。”
周子的言辞中充满了高尚的德义与威武之名。齐王并未采纳周子的建议。最终,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节选自《邯郸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