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怎样形成的_冬天下的小冰雹叫什么


专家解读: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首席艾婉秀

冰雹,人们常称其为“雹子”或“冷子”,是强对流天气中的一员。其力巨大,不仅可摧毁农作物,还可砸坏车辆玻璃,甚至危及人类及动物的生命安全。那么,这种天气现象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呢?

偏爱山路,青藏高原成其常客之地

冰雹偏好山区环境。研究显示,冰雹的出现频率与地形高度密切相关。随着地形高度的降低,冰雹的出现几率逐渐减少。冰雹的常出没地主要沿山系分布,其中青藏高原是最常被光顾的地方,其次是自大兴安岭至太行山一带。天山、祁连山、长白山以及云贵高原等地也是冰雹活动的热点区域。

统计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年均冰雹日数在3至15天之间,部分地区超过15天;而云贵高原、华北中北部、内蒙中东部、东北及新疆的山区和北部地区,年均冰雹日数在1至3天之间。相对而言,华南沿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等地,冰雹的出现相对较少,平均每十年可能只会出现一次。

偏爱温暖季节,地域差异显著

冰雹更偏爱温暖季节。从全国范围来看,冰雹主要发生在5至9月,这五个月的冰雹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80%以上,其中6月是冰雹的高发期。在不同地区,冰雹的表现却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东北、华北、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多在5至9月遭遇冰雹,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更常在2至4月遭受其侵扰。

为何温暖季节会有冰疙瘩?

通常我们认为冬季是冰雪的制造者。冰雹却更喜欢温暖甚至炎热的季节。这是因为冰雹诞生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这种云的形成需要不稳定的大气条件。春夏季节,随着天气转暖,近地面易形成不稳定的空气。当高空有冷空气侵入时,“上冷下暖”的条件促使空气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这种空气迅速上升,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相比之下,冬季因近地面气温极低,难以产生强烈的快速上升气流,因此冰雹在冬季较少出现。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冰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