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后面是什么学位_博士后读完了再读什么


近日,公众对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的关注持续升温,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博士、博士后学历的关注与讨论。

关于翟天临的毕业照,已在微博上广泛传播。对于读博的难度以及博士后的体验,人们充满了好奇与疑问。那么,博士和博士后究竟有何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博士生和博士后们的真实心声吧。

从“初入学术殿堂”到“博士之路”:

对于许多人来说,“读博”一词往往与“艰辛”画上等号。云南大学的小李,身为在读博士生,时常面临着“脱发”与“无休止的工作”之间的挑战。他苦笑着说,多么希望能找到在读博后依然能保持头发浓密的秘诀。深夜,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熬夜、咖啡已成常态,补大蒜来提神”。这便是许多在读博士生的日常。

说起博士、博士后,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学霸的形象。但实际上,这群人并非无敌,从入学到毕业,攻读博士学位真是一场不易的马拉松。多位博士生及已毕业的博士达成了共识:考上博士生仅仅是开始,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

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博士生们需要阅读大量文献、进行实验。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外,他们大多时间都在文献中埋头苦读或在实验室里辛勤工作。修不够学分不能毕业,发表SCI论文是关键,但常常面临被拒稿的困境。到了学位论文环节,更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昆明某科研院所的博士后刘乐的回忆中,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他在大学期间花费三年时间才成功发表SCI论文。有的同学因为论文缺乏创新性或研究不够深入而屡次被拒,导致长时间失眠焦虑。

云南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表示,要顺利拿到博士学位,需要通过多个环节的考验,如“入学考试”、“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等。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生还需要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由自己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需要三到八年时间。但数据显示,博士延期毕业率高达56%,意味着近一半的博士生不能按时毕业。难怪有博士调侃道:“读博的真相其实是苦、穷、枯燥。”

从博士到博后:

那么,读完博士之后该怎么办呢?有人选择直接工作,有人选择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有人选择继续做博士后。博士后常常被人误解为比博士更高的学历或学位。实际上,它是一种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在,博士后的任期通常为两年。

小周是一名在昆明科研院所工作的博士后。他之所以选择做博士后,是因为在博士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他经历了出国做博士后的机会被顶替、山东某高校工作机会因待遇问题而离职等情况后,最终选择了在昆明一科研院所当博士后。他形容自己的求职经历为“一把辛酸泪”。

小周的生活仿佛与科研紧密相连。他每天早早来到实验室,一直工作到深夜,几乎没有时间娱乐或与家人相处。在小周看来,读博或做博士后并不是适合每个人。如果对科研没有真正的热爱,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内心,可能难以坚持下去。

对此,刘乐也表示认同。他认为选择成为博士或博士后可能意味着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但成功与否并不一定取决于天赋或命运。在,要成为一名博士后首先需要取得博士学位。而取得博士学位的途径一般有三种:分别是本科后直接攻读博士、本硕博连读以及本硕后选择继续深造为博的路线。不管怎样选择都要经历严格的考验和长期的努力。

博士后是科研的第一线力量。截至2017年数据显示博士后研究人员已超过16万人其中不乏成功当选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的人才成为我国科研创新队伍中重要的力量。然而他们背后的心酸和艰难却鲜为人知高智商高学历的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也往往超乎常人的想象。

正如刘乐所说如果不能享受科研的乐趣或自律的快乐这条路将很难走下去但我们仍应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