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什么施什么_什么施什么往四字成语


【康乐斋释名溯源】先施与夷光

【先施】在清代贾茗的《女聊斋志异/姮儿》中,描绘了先施的倾城之貌,她那粉黛空前的美貌使得六宫皆失色。同样,在梁溪司香旧尉的《海上尘天影》中,也有提及到“珏尊期小晤,珠玉慰先施”,显现了先施的魅力与宠溺。柳亚子的诗中也多次以先施作比,赞美了她的美貌与风姿。

【夷光】在宋代的范成大所写的《馆娃宫赋》中,夷光被描绘为左邻修明,右接夷光的美景。明代的沈自晋在《望江亭》中也提到了夷光与郑威的故事。而兰陵笑笑生的《》以及孙仁儒的《东郭记》更是多次以夷光形容,将其美貌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李渔的《十二楼·第三回》中,也将男子的理想伴侣比作夷光,展现了其美的不可方物。

以上提及的“先施”与“夷光”,均指的是古代越国的大——西施。

西施,传说为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位绝世。当时越国战败于吴国,越王勾践为了求和,采纳了谋臣范蠡的计策,将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西施善于歌舞,美貌无双,她以其绝世之姿迷乱了吴王的心智,使得吴国逐渐衰败。几年后,越国强盛,最终成功灭掉吴国。

西施之美名扬天下,她是古代四大之首。这四大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传说中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便是由她们的故事而来。沉鱼指的是西施浣纱时,鱼儿见其美貌而沉入水底;而落雁则是形容王昭君出塞时,天上的飞雁因她的美貌而忘记了展翅高飞。

关于西施的姓氏,虽然史书中不见于《左传》、《国语》、《史记》等记载,但先秦诸子著作中屡次提及她的名字。如《管子·小称》中便有“毛嫱、西施,天下也”的说法。《玉函山房辑佚书》也辑录了关于西施的记载,其中明确指出她姓“施”,而非“西”。至于“先施”之名,乃是因其居住在苎萝村的西头而得名。

《文选》中多次提到西施的美貌,如宋玉的《神女赋》和枚乘的《七发》,均将西施描绘为天下绝艳之女子。而清代的《辞通》和《汉语大词典》也均有收录“先施”作为西施的异名,并解释了“先”、“西”古音相近,因此有此称呼。

关于西施的故事还有许多传说。如晋代王嘉的《拾遗记》中便提到越国曾向吴国进贡两名,其中一名便是夷光,即西施。而在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则提到与西施同村的还有一个叫郑旦的。二人皆因美貌而被选入进贡之列。

无论称其为先施、夷光还是西施,她都是古代的代表之一,其美貌与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传颂不衰。

如此,康乐斋释名之溯源便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