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什么时候_寒衣节是哪一天


新闻通讯稿:记者罗田怡与姜曦悦对传统习俗的深度探讨

四月伊始,风和日丽,春风悄然将寒意从世间带去,大地上展现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令人不禁联想到古人最为之热衷的户外活动,诸如郊游、踏青、植树和荡秋千等,以感受暮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活力。

当谈到这些习俗的由来与演变时,我们特此采访了崇州市博物馆馆长、民俗专家刘旭东先生。他以深厚的学识为我们解析了寒食节与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变迁。

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

寒食节作为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命名的节日,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刘旭东先生解释道,寒食节与清明节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而寒食节的时间与清明节高度重合,显示出两者之间的深厚渊源。

寒食节,是一个禁止烟火、只吃冷食的节日。古人视之为祭拜祖先的重要日子,曾一度被视为中间的第一大祭日。

刘馆长提到,最初的清明节并非如今所见的祭祖、扫墓的习俗为主,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喜庆的节日。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正值风和日丽之时,正是出门游玩的好时机。

文化活动的绽放——崇州寒食贴临摹系列活动

历史的演变

自春秋时期确立以来,寒食节历经了多个朝代的兴衰。魏晋时期,寒食节得以广泛推广。虽然三国时期曾被魏武帝曹操废除,但在晋朝重新恢复,并逐渐演变成全国性的节日。

唐朝时期,将寒食与清明一同放假,此后更延长了假期时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宋元时期,寒食节逐渐式微。清明节在时间上与寒食节相近,逐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并融合了其禁烟火、吃冷食等习俗。

宋以后,尽管许多古代习俗逐渐消失,但刘旭东先生对此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恢复这些节日传统对我们寻找文化记忆至关重要。这正是联合国教科文所提倡要保留的记忆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