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得已_什么功什么什么的成语


在战国晚期的历史舞台上,秦国涌现出两位杰出人物,一位名为范雎,另一位则是蔡泽。

范雎原是魏国的子民,曾在魏大夫须贾的门下效力。他遭到了须贾的怀疑,险些遭难,便化名张禄逃至秦国。在秦国,凭借其卓越的口才与深远的谋略,范雎逐渐赢得了秦昭王的信赖,最终官至宰相,为应侯。

蔡泽则是燕国的一名平凡士人,相貌普通。他先后游历赵、韩、魏等国,却未得重用。尽管在相面时遭遇嘲讽,但他并未气馁,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终于,他踏足秦国,寻求发展机会。

为了接近当时的宰相范雎,蔡泽通过他人传话给范雎,介绍自己为“燕国客卿蔡泽”,并表示自己有独到的见解和才能。这一番话打动了范雎,决定与这位胆识过人的人见面。

当蔡泽与范雎会面时,他纵论天下兴衰大势,言之凿凿,令范雎不禁频频点头。接着,蔡泽恳切地提醒范雎,他已经功高位尊,应该考虑退隐以保住一生荣耀。他列举了历史上多位功臣因不识时务而遭遇祸患的教训。在范雎心动之际,蔡泽进一步游说,最终打动了范雎。

范雎决定辞去宰相职务,并向秦王推荐了蔡泽。秦王听闻蔡泽的才干后,立即召见并重用他。从那时起,历经数代秦王,蔡泽始终受到重用,被誉为纲成君。

那么,范雎与蔡泽是如何赢得秦王的信任的呢?司马迁在评论此事时提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然也!”意思是说,就像跳舞的人拥有美丽的长袖,经商的人拥有丰厚的资本一样,范雎与蔡泽之所以能相继获得秦王的重用,关键在于他们拥有超群的口才和卓越的智慧。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与勇气是成功的关键。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拥有才华与胆识,总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