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工资_hr一般月薪是多少


常闻候选人斥责企业虚假信息,尤其在岗位薪酬上。比如,JD标明6-8K,实则常指6K,甚至更低。面对此种抱怨,身为HR, 我们也感到困惑。这样的做法,其影响究竟有多广?它是否能助我们吸引更多人才?对此,我将分析企业发布不实岗位薪酬的做法及其背后隐含的问题。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HR的路途却往往充满了挑战和策略。

求职者遭遇信息中薪资待遇与实际面谈的不符,是职场中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管理不规范的中小型企业和私人企业中,此类问题更是屡见不鲜。我对此类现象的见证颇多,也深感其因复杂多样。

我在深圳至重庆的工作旅程中,建立了自己的人脉社交圈,包括HR同行群和求职者交流群。这些社群有助于我们实现信息互通,人才资源共享。

比如,当我司某岗位的候选人薪资要求超出公司标准时,我会在征得对方同意的前提下,推荐其给其他HR。若其他公司有需求,便会与我联系获取该候选人的简历。

记得应聘我司财务经理一职的情景。虽然他未能满足我司的条件,但我认为他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值得推荐。于是将其推荐给C公司的HR。经过双方的沟通,最终参加了C公司的面试。

面试的背后却隐藏着薪酬结构的玄机。C公司广告上的薪酬范围为12K-18K/月,但实际操作中,却是HR根据某种网站的薪酬范围填写而实际并不一定提供最高薪资。这导致了在了解详细薪酬结构后选择拒绝入职。

类似的情况在职场中并不鲜见。候选人常常对企业的薪酬构成存在误解。他们看到的广告上的数字,往往以为就是每月准时到账的工资。而实际上,企业的薪酬构成通常包括基本工资、绩效考核奖金、全勤奖、提成、社保费用、公积金费用等。

HR在解释时常常提到“月工资”是指税前工资,包含各种扣除后的实际到手工资往往与预期有所不同。一些企业还会通过提供平台、销售机会等方式来吸引求职者,如销售类岗位的“40万+”等字眼,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数字,实际达成需要较强的销售能力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对于HR来说,压力巨大。若在规定时间内未招到合适人员,可能影响其当月考核及奖金。一些HR会采取吸引人的噱头先吸引求职者前来面试,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后续的沟通与筛选。

还有部分企业常年却无具体需求,他们的信息更多是一种广告形式。求职者在面试时可能会发现HR在推销公司产品或服务而非真正。

企业在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策略和套路,虽然有时能达到效果,但长远来看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作为HR, 我们应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以建立更加健康和稳定的关系。

那么,您在或求职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经历?是否有被企业或HR套路过?欢迎分享您的经历和看法,让我们一起了解职场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