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四大家_为什么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言及:“一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此言揭示了文字作为记录与交流思想的工具,自古以来便有着多样的形态,如甲骨文、象形文等。历朝历代的先民们均以各自特有的文字来记载时代之事,传承思想。

我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均为古人以文字形式表达并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司马迁、李白、韩愈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如韩愈的《进学解》中“业精于勤”、“贪多务得”等词句,已成流行成语,为后人所常用。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作为河南河阳的杰出文人、思想家、哲学家及家,其文学成就极高。李汉编纂的《韩愈集》四十卷,收录了其众多诗文作品。乾隆皇帝更赞誉韩愈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其作品在唐至清广为流传。

韩愈的仕途却因他的木讷刚直性格而屡遭陷害。他因直言上疏《论天旱人饥状》而遭贬谪,后又在帝皇迎佛骨之事上谏言《论佛骨表》,再次因此受罚。这些事件都反映了韩愈性格的真率与世务的拙劣。

回顾唐朝五次迎佛骨的历史,韩愈深知此举对的影响。他极力反对唐宪宗的迎佛骨行为,并在《论佛骨表》中言辞激烈,终致自己身陷。虽然经人极力劝谏,韩愈得以保存性命,但依然被贬为潮州刺史。

尽管如此,韩愈的作品与思想仍被后人誉为千古佳作。明代文学家钟惺评价韩愈的作品为“唐文奇碎,真正风雅”,全面地肯定了韩愈一生的著作。韩愈的木讷与刚直性格虽使其仕途受阻,却在文学界留下了独特的一笔。

韩愈作为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与思想家,其作品与思想的影响力穿越时空,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有着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图一:韩愈肖像) (图二:《进学解》书影) (图三:相关历史时期插图) (图四:佛教相关插图) (图五: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