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是几声_诗词的平仄韵律常识


格律诗快速通识第三节 平仄浅释

格律诗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平仄。平仄是构成格律诗基石的要素,亦是其灵魂所在。当我们探讨诗词的格律时,主要就是在讲平仄的规律。

平仄,简而言之,即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声调指的是语言的音高、起伏与变化。平直的声音可理解为“平”,其念诵时声调相对平稳;而“仄”则指的是曲折的声音,其声调有明显的低高起伏变化。

要理解平仄,首先要懂得汉字的四声。古汉语有四种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除了平声外,其他三种声调因存在音调的起伏变化,被统称为仄声。换句话说,上声、去声、入声归为仄声类别,剩下的则为平声。

随着语言的发展与演变,现代汉语的声调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阴平与阳平可视为平声;而上声与去声则属于仄声的范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不再独立存在,它们或是归入了阴平、阳平中,或是归入了上声、去声中。因此在辨别诗词的平仄时,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以免发生误判。

对于如何区分平声与仄声,通常而言,汉语的第一、二声可视为平声(阴平与阳平),第三、四声为仄声(上声与去声)。但有些入声字现在的读音已归入一、二声中,这便需要额外注意了。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这些字,我们需要牢记一些常用的入声字。这些字虽然现在读作一、二声,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仄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入声字供您参考:

一画:一;二画:七、八;三画:……(列举部分常用入声字)

为何要如此讲究平仄呢?因为诗词中平仄的合理搭配能使音调有高有低,读起来抑扬顿挫。两个音节交替变化使用,就形成了节奏感,产生了类似于音乐的节拍和韵律。一句诗通常由几个词组成几个音步,一个音步通常由两个字即一个词组成。偶数字在律诗的平仄上是关键位置,不可用错平仄。而奇数字位置则相对灵活一些。

再举一例以帮助理解:远山/如画/静谧/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马/凝爱/秋意/浓,霜叶/胜过/春花/红。此例诗展现了平仄交错、节奏鲜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