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的意思_敕勒歌古诗意思解释
诗词珍藏
敕勒歌 —— 北朝民歌之瑰宝
敕勒的草原,位于阴山之下。天空如巨大的穹庐,笼罩着广袤的原野。
苍穹辽阔,草海无际,风儿轻拂,草儿低垂,显露出成群的牛羊。
作品简述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流传的北朝民歌。这首民歌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情的歌颂,展现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和壮丽景象,以及敕勒人对家乡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诗意解析
开篇的两句,便指明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及特色。“川”字描绘了无垠的草原,呈现出辽阔高远的自然风光。六个字以高亢的语调,鲜明地描绘出北方草原的辽阔和壮美,反映了北方粗犷有力的性格特点。
随后的诗句,继续构建这壮阔的背景。用“穹庐”作比,形象地描述了天空的广袤无垠,就如同蒙古包般覆盖了草原的每一个角落。这种远望天际的景象,被生动地刻画出来,突显了草原的辽阔与天地的高远。
接下来的三句,进一步描绘了“天”与“野”(即草原)。利用“苍苍”“茫茫”这样的叠词,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与草原的景色。那是一幅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延伸至天边的画面。而“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更是点睛之笔。风儿吹过,草儿低伏,露出在草间吃草的牛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足的生活画面。
整首民歌如同一幅画卷,从自然风景到生活场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蓝天、白云、绿草、牛羊,色彩斑斓,动静相宜。它不仅展现了北国草原的壮丽风光,也抒发了敕勒人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民歌的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平实却富有表现力,展现了游牧的豪迈胸襟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