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是喜乐还是哀乐


对于生于农村的70后、80后来说,唢呐的声音总是伴随着红白喜事,而《百鸟朝凤》则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深意的乐章。

许多人对于《百鸟朝凤》的曲调感到困惑,因为它在各种场合——无论是喜庆还是哀伤的场合——都能听到。据传,这首曲子包深厚的情感内涵。

这首曲目据传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凤凰哀悼之时,调子以“哀”为主,用于德高望重的老人离世;其次是凤凰重生后,调子转为“喜”,用于庆祝孩子的满月之喜;最后是凤凰飞天,百鸟相送,无论喜庆或哀伤,都展现了特殊的文化意义。

在2016年,由吴天明执导的电影《百鸟朝凤》上映,它讲述了两代唢呐艺人的精神和技艺的传承故事。影片展现了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唢呐艺人对传统艺术的坚守和传承。

这部电影没有过多地聚焦于唢呐的重要性和唢呐匠的地位,而是通过一些细节展示了当时农村社会对这门技艺和唢呐艺人的尊重。

游天鸣作为主角,虽然天分并不突出,但他孝顺、尊重师傅,吃苦耐劳、沉稳有定性。这些特质使他成为唢呐班班的班主,并接过了《百鸟朝凤》的传承。面对时代的发展和西洋乐器的流行,他坚持了下来,让唢呐技艺和传统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得以延续。

父母的劝说、师兄弟的放弃、大环境的挤压都让游天鸣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师傅的帮助下坚持了下来。这时候,吹唢呐不再只是为了生活,而是一种最原始的技艺传承。

电影中展现的是唢呐的故事,但实际反映的是整个传统文化的境遇。焦师傅代表了那些死心塌地坚守民间艺术的老一辈,而游天鸣则代表了即使面临困境也从不放弃新一代。他们的精神和技艺的传承,是传统艺术得以沿袭的关键。

兰玉和天鸣两个学唢呐的小徒弟虽然性格各异,但都尊师重友。而天鸣的沉稳和坚持使他最终被选为人。这也证明了,作为学艺传艺之人,性格沉稳、做事坚持有耐性是多么重要。

焦师傅作为老一辈民间艺人的代表,他的坚守原则和对艺术的尊重让人敬佩。他坚持德高望重之人方能享用《百鸟朝凤》,这体现了他的匠人精神和传统文化情怀。

在电影的一位街头唢呐艺人孤单地吹奏着唢呐曲,路人的怜悯和善意投下的零钱象征着传统艺术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尽管面临困难,但坚守与传承却生生不息。

导演吴天明通过这部电影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从豆瓣的高分和网友的评论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和重视。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呼唤,更是让民间艺人这个平常不为人重视的进入了公众视野。他们扎根民间传统艺术,肩负着延续发扬的责任。民间艺人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作用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