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市值
在市场的积极推动下,消费板块展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资金都在热烈抢筹消费类股票。以海伦司为例,作为“小酒馆第一股”,其单日涨幅达到了惊人的75%,仅三个交易日就实现了翻倍的增长。茶百道、奈雪的茶等企业的股价也呈现出大幅上涨的趋势。
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消费界的明星企业——海底捞。
记得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定为17.8港元,仅仅两年时间,其股价就上涨到了80港元,累计涨幅超过了350%。虽然其中带有一定的泡沫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底捞因其稳定的经营模式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追捧。
2021年后,受及整体环境影响,海底捞股价连续下挫,一度跌破发行价,市值损失高达3700亿港元。那么,随着股市的反弹,这会是一个理想的投资机会吗?
实际上,过去四年里,海底捞的业绩表现并不算差。
从2020年至2023年,海底捞的营业收入不仅恢复了前的水平,而且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虽然有人会认为这主要是门店数量增长的结果,但若观察其净利润,同期海底捞的净利润分别为-41.63、13.74和44.99,这恰恰说明了海底捞拥有强大的纠错能力和稳定的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火锅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的难度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关注同行业公司的表现。例如,呷哺呷哺近年的净利润状况就不容乐观。尽管两家公司的毛利率相差不大,甚至呷哺呷哺的毛利率更高,但海底捞在盈利能力上却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在餐饮行业中,海底捞的经营能力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翻台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尽管在2019年前,海底捞的翻台率稳定在每天5次左右,但受到门店快速扩张、宏观环境不佳以及竞争加剧的影响,2021年翻台率下降到了每天3次。经过调整后,海底捞的翻台率已经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并逐渐接近前的水平。
虽然为了提升翻台率,海底捞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客单价,但这种策略被证明是有效的。事实上,海底捞的毛利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升。
从翻台率的角度看,海底捞已经度过了那段艰难时期。尽管很难再恢复到每天5次的水平,但目前稳定的盈利水平已经得到了保障。随着消费力的逐渐复苏和客单价的逐年修复,海底捞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些不利因素。竞争日益激烈是其中一个方面,对于品牌来说,维持约10%的利润率将成为更加现实的目标。门店扩张将变得更加谨慎,业绩的高增长可能不再那么容易实现。
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经济环境的变化,这都无损于海底捞的品牌影响力。过去的经历已经证明,海底捞具备持续进化、克服困难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与三年前相比,如今海底捞的估值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