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logo


安踏线下品牌店的标志性LOGO。图/IC照片

令人意外的是,一款运动鞋的宣传海报竟会引发如此。

对于这一争议,安踏官方网店的客服最近给出了回应:“关于那款有争议的海报,我们在发布当天已经进行了下架处理。我们承认在宣传物料的管理上出现了失误,未来我们将更加注意,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那么,这究竟是“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呢?在这次事件中,作为消费者眼中重要的品牌推广手段,宣传海报如此疏忽大意的表现和竟然能通过层层审核并挂到首页宣传的事实,似乎让这一解释难以令人完全信服。

随着“618”大促的临近,各大商家都在积极准备新品发布和业绩冲刺。对于涉事商家而言,他们可能未曾想到新品的海报会在质疑声中迅速撤下。这不仅可能影响新品的促销效果,更可能损害品牌形象,可谓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回望过去,类似的低俗营销案例屡见不鲜。为何仍有品牌选择走这条擦边球的道路?难怪众多网友会感慨,为何商家不能制作一个正正经经的广告呢?

面对这张引起热议的海报,的确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报被网友过度解读或存在“恶意联想”。这恰恰体现了部分品牌所追求的宣传效果:擦边球之所以成为擦边球,就在于其是否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和争议。

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并达到广告效果,部分商家愿意冒险于争议之中。尽管面对监管部门的处罚,他们仍然选择一再重复低俗营销的策略。长时间的负面和低俗形象最终可能对品牌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当低俗形象深入人心后,商家再想扭转品牌形象将变得异常困难。

事实上,那些令人赞叹的广告创意并非依赖于擦边球策略。它们是在深入理解产品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的文案和视觉体系,全面展现产品的特点并传达品牌的理念。对于此次引发的海报而言,其焦点不明确且模特的姿势带有强烈的性暗示嫌疑。这样的营销方式真的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打开他们的钱包吗?

品牌的广告不仅代表了品牌形象,也是消费者识别品牌的重要标志和窗口。它更是品牌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是品牌重要的无形资产。安踏此次的海报也提醒了其他商家要爱惜自己的品牌形象,避免越界行为。虽然争议海报的下架可能相对容易,但重新塑造品牌形象却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