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绷带缠法图解
拳击手的重要保护措施之一便是缠手,其核心目标在于维护拳击手至关重要的武器——拳头。由于人手由众多细小关节及小骨头构成,在频繁的击打过程中极易受损甚至发生骨折。缠手带的作用正是覆盖整个手部,为手腕、手指及关节提供必要的保护与支撑。
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缠绷带仅是为指关节(拳峰)提供额外的缓冲。但实际上,缠手的主要目的并非减轻碰撞时的冲击,这一作用由拳击手套承担。
绷带不仅能为关节提供保护,同时也能稳固整个手部的骨骼结构。以一条长约5米的绷带为例,它能更紧密地将所有关节连接起来,增强手部的整体稳固性。当手部撞击物体时,确保手部关节的协调运作,防止单独某部位的不当移动造成伤害。
若不充分重视准备阶段,训练时手部的小关节很容易受伤。即便不发生骨折,也不希望因手部受伤而影响日常生活,如电脑打字、握笔或持物等。
在此需说明,护手绑带存在多种缠法,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此处所展示的是日常训练中最普遍的一种缠法。对于职业拳击手而言,绑法可能更为复杂,工具更多样化,有时需在教练的指导下完成。后续文章将进一步介绍。
缠护手绑带时,松紧度需适中。过松易脱落,且无法起到保护作用;过紧则可能影响手部血液循环。恰当的松紧度是确保既保护了手部又不影响其正常功能。
拳击护具在训练和比赛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运动员的身体,裸拳训练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这极不规范且极易导致伤害。
好了,让我们开始缠手吧!
步骤一:掌心朝下,从手背开始绕绷带。请确保方向正确,不要弄反。
步骤二:在手腕处绕三圈,随后在拳峰处绕3至4圈。
步骤三:从小拇指后方绕下来,再从手背的大拇指处绕上去,确保绷带卡在无名指和小拇指之间。
步骤四:从手掌再次绕回手背,形成“X”型后拉回到拇指底部。
步骤五:对于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按照相同方法操作;再从食指和中指间穿过。
步骤六:在大拇指处再绕一圈半后,在拳峰处再次绕三圈。若仍有余量绷带,可考虑在手腕或拳峰处多加几圈。
完成!右手的缠法与左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