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位置怎么放图片
心电图的基本记录原理详述如下:心电图的核心理念在于捕捉电位差。显然,单一电极无法完成这一任务,记录电极必须以配对的形式出现。
每对记录电极中,人为地定义了正极与负极。同一电极在不同电极对中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对中作为正极,在另一对中则作为负极。同一电极在不同电极对中也可以担任相同的角色。这些规定是全球统一的医学标准。
当电位差为正时,记录到的波形会向上(超过基线);相反,电位差为负时,波形则会向下(低于基线)记录。电位差的绝对值大小直接影响到记录点的位置:绝对值越大,点距离基线越远;绝对值越小,点距离基线则越近。
关于电极的放置方式:
首先介绍标准肢体导联(Standard Limb Leads),共包含三对。
I导联的配置是:右上肢(RA)作为负极,左上肢(LA)作为正极,用以探测左上肢电位与右上肢电位的差异。
II导联则是:右上肢(RA)为负极,左下肢(LL)为正极,用于探测左下肢电位与右上肢电位的差异。
III导联的配置稍有不同:左上肢(LA)为负极,左下肢(LL)为正极,用以探测左下肢电位与左上肢电位的差异。
这些导联的配置在胸部以Einthoven’s三角的形式呈现。引用自《生理学》(第14版)的描述,LA代表左臂,RA代表右臂,LL代表左腿。
仔细观察Einthoven’s三角中的三对电极(即标准导联),可以发现III导联的负极与I导联的正极是同一电极。这表明从左下肢至右上肢存在两条记录路径:一条是直接的II导联,另一条是通过III导联与I导联的间接路径。
由此衍生出Einthoven’s法则:标准肢体导联I和III记录的电位总和等于标准导联II记录的电位。
该法则表明,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导联的电位,就可以推算出第三个导联的电位。
再来看加压肢体导联(Augmented Limb Leads),共包含三对演化形式。
aVR导联的配置是:左上肢与左下肢合并为负极,右上肢作为正极。
aVL导联则是:右上肢与左下肢合并为负极,左上肢作为正极。
aVF导联则是:左上肢与右上肢合并为负极,左下肢作为正极。
最后是胸导联(Precordial Leads),共六对。
胸导联的负极是通过将标准肢体导联的三个电极连接到一个5000欧姆的电阻上构成的参照电极。而正极则分别放置在胸部的特定位置,如V1至V6导联。
虽然胸导联没有完全包绕心脏,但它们能针对性地监测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