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出货量下降
揭示国内手机出货量下滑的背后
根据信通院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1月的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达到了3302.2万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降幅达到了17.7%。其中,虽然5G手机销量为2632.4万部,同比增长了微弱的3.5%,但在整个手机出货量中占比仍然达到了近八成。
回望去年同期的市场状况,2021年1月的手机出货量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同比增长高达92.8%。而上市的新机型数量也呈现出增长态势,达到了40款,同比增长了近两成。这种繁荣的景象在今年却未能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国内手机出货量连续三个月呈现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了关注和思考。
创新不足或为主因
有观点指出,创新能力的不足可能是导致手机出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据信通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国内市场新上市的手机机型数量有所下降,尤其是5G手机的上市机型。这种背景下,虽然市场上仍有旗舰机型如小米12 Pro、IQOO9 Pro等发布,且搭载了全新的高通骁龙8处理器,但其性能表现并未达到市场的普遍期待。
很多新机型的创新点并不突出,在宣传上仍强调“长续航、大电池、快速充电”等传统功能。这不禁让人思考,手机行业的创新是否已经进入了瓶颈期。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认为,像手机像素这样的技术指标,在突破一定阈值后可能会进入一段时间的稳定期。目前来看,旗舰机型的像素大持在5000万左右。
对于未来手机市场的走向,中信证券的研报保持了谨慎的态度。而值得注意的是,折叠屏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增长,多家厂商的产品供不应求。有消息透露,苹果甚至计划在2025年推出折叠屏iPhone。
据IDC的预测,折叠屏手机的市场规模将会有显著增长。到2025年,其全球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760万部,年均增速高达69.9%。
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市场
Counterpoint副总监、资深分析师齐英楠指出,手机市场受到了的影响,同时智能手机换季周期也在延长。他还提到半导体缺货的问题仍在持续发酵。由于缺货导致元器件价格上涨,进而增加了智能手机的生产成本。这给低端产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压缩了其利润空间。厂商不得不考虑提高新产品的价格以抵消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尽管如此,齐英楠仍对全球智能手机的未来市场保持乐观态度,预计其出货量将在未来保持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