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过河故事


在我居所的窗前,有一条大河静静流淌。河面上横跨着一座桥,连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桥的南端,隐藏着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村庄,村民称之为大山后。这座桥是村民们进出的唯一通道,每当我在窗前眺望,总能瞥见桥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车辆。

春回大地时,我能感受到冰层破裂的震撼;盛夏之际,烟雨朦胧中的花雨伞和奔腾的河水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秋天的河水如镜面般清澈,倒映出大桥的倩影;而寒冬时节,桥上踏雪而行的声音清晰可闻。

往昔岁月里,那座桥曾是木制的小桥。每到秋后水少的时候,村民们便要在干涸的河辛勤劳作,用大锤和粗壮的木桩敲定桥梁的基础。他们用长长的原木连接起木桩,铺设上柞木板,于是,一座摇晃着连接的木质小桥便诞生了。

尽管在诗人眼中,这样的木桥或许充满了诗情画意,但对村民来说,它却承载着许多无奈与苦涩。因为这样的桥极易被洪水冲毁。他们不得不时常在重阳时节建桥,又在端午节汛期前拆桥,使它变成了一座季节性的桥梁。

在无桥的时节,村庄仿佛成了一座孤岛,与外界隔绝。每逢雨季来临,村民们总会在村头的河口边,眼巴巴地望着对岸,期盼河水退去。而河这边的人们也期盼着能早日与外界联系。

曾经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为了买肉给女朋友一个惊喜而冒险渡河,最终却不幸溺水身亡。还有那漫山遍野的果实虽然,却因为河水涨落无常而给村民带来诸多困扰。

后来,村民们决定自己建一座更稳固的桥。他们平整河道、铺设水泥管、浇筑水泥桥面,终于建成了一座不再随季节拆建的水泥桥。然而他们发现,洪水来临时桥面仍会被淹没。

直到有一天,莱山区为了解决百姓出行难题投入了巨资。工程队伍迅速展开工作,机器轰鸣、人员忙碌。几个月后,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在大山后河口矗立起来。

桥建成那天,村庄里的人们欢欣鼓舞、载歌载舞。他们感激为他们带来了方便和温暖。在桥上刻石纪念、建起彩门的孙积金老人也写下了楹联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凭栏观碧波,进履思恩”。

如今我推开窗子,只见前方的桥面上灯火通明、车辆如梭。人们或三五成群聊天、或垂钓放松。如今家乡的变化让我感受到脉搏的跳动、幸福的洋溢。

身处此景此情之间我不禁心潮澎湃回想起家乡曾经的变迁如今这里已成为联通各地走向小康道路的桥梁。

壹点号 作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