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里面为什么会有珍珠


珍珠与钻石相较,虽无钻石那般璀璨夺目,却自有其平和优雅之韵味。女性佩戴珍珠饰品,常展现出贤淑大方的气质。

众所周知,珍珠是从珍珠蚌内孕育而出的。旅游至盛产珍珠之地,常可见海边售卖珍珠的人忙碌地吆喝着。与卖羊肉串的商贩相似,他们为消除消费者疑虑,常在现场即采即卖。现场开蚌,确保珍珠之真品。

对于珍珠蚌,我曾见过其身影,但心中总生好奇:取完珍珠后的蚌肉是否可食?贝壳又该如何处置?让我们一同探讨一番。

珍珠蚌的生命之旅,漫长且充满挑战

珍珠蚌,作为蛤类的一种,属于双壳纲蚌目科。它能产出珍珠的缘由在于,当误食河中或海中的沙子及其他异物时,这些异物便会刺激其贝壳,促使碳酸钙并形成异物分层。经过漫长岁月,便化为我们眼中的美丽珍珠。

对于珍珠蚌而言,将沙子植入其体内是痛苦的开始。它们需不断碳酸钙包裹沙子以减轻痛苦。这一过程随着珍珠的增大而持续,直至生命终结。

河蚌与海蚌的差异

珍珠蚌分为河蚌和海蚌,两者皆可产珠。但河蚌一次可育出多达十几颗珍珠,而海蚌每次仅育有一颗。在取珠过程中,两者的待遇大相径庭。河蚌常需整壳切割以取出珍珠,而海蚌则只需微开一隙,用镊子轻取。

海蚌的取珠过程更为讲究,常以不损伤蚌肉为原则。取珠后仍放归大海,待其再育珠。此法使海蚌的生存率较高。

因海蚌的育珠周期长于河蚌,故其珍珠质量亦较优。所得珍珠品质高,故论及上乘之选,海蚌的珍珠更胜一筹。

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进步,无论是河蚌还是海蚌所产珍珠的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过去以为珍珠多呈不完美的圆形或不规则状,现今竟有如星星形状般美丽的珍珠。

蚌肉可否食用?

曾见蚌农取完珍珠后直接丢弃蚌肉,总觉可惜。这样优质的蚌肉为何被遗弃?

有传言称长完珍珠的蚌肉不可食用,但曾记一档旅游节目中的主持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宴食——珍珠蚌肉。那么这蚌肉究竟能否食用呢?

蚌肉的烹饪之道

实际上,产完珍珠的蚌肉是可食的。但需妥善处理,去除其黑乎乎的内脏。因河蚌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为食,故有人认为食用河蚌不安全。但只要处理得当,蚌肉不仅可食,味道还十分鲜美。

烹饪时,珍珠蚌的肉可以煮汤或爆炒。它还具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从中医角度看还有补肝滋阴、保护眼睛、预防眼疾等食疗功效。

在此为大家介绍一道爆炒蚌肉的方法:首先需将河蚌肉处理得干净无黏液和内脏。将其放在砧板上用刀背敲打后切成小块儿。备好葱、姜、蒜并在锅中加油烧热后将蚌肉和调料一同翻炒即可。

除了蚌肉,珍珠蚌的壳也具有用途。晒干后磨成粉可供家禽食用。

珍珠与珍珠蚌的全身都是宝藏。无论是珍珠还是其壳与肉,都有着各自的用途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