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搓泥是怎么回事
近日,常护肤的点滴趣事与大家分享。
某日,我的防晒霜告罄,于是启用了母亲赠予的新品。
在护肤的常规步骤中,我习惯在涂抹防晒之后再加上一层素颜霜,这样可以让肌肤显得更加白皙。这其中的小秘诀,想必爱美的女孩子们都能理解。
这两者混合使用后,我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扰。搓泥现象严重到让我怀疑人生,几乎让我无法出门。
随后,当我和母亲通话时,我向她反映了这款防晒霜的使用体验问题。她则表示她并未遇到同样的搓泥现象。
(防晒霜仿佛在诉说:“躺在家中,却背负莫名之锅……”)
后来,我调整了使用策略,问题便迎刃而解,不再出现搓泥的情况。
对于搓泥现象,很多人都会误认为是大牌化妆品、护肤品的通病。一旦产品出现搓泥,很多消费者便会立即放弃使用,认为产品不吸收。
那么,搓泥的产品就真的不好吗?这些“泥”究竟从何而来呢?今天,就让我甜甜为大家解析一下关于搓泥的种种疑惑。
我们来探讨一下导致搓泥的主要原因。
一、产品成分导致的搓泥
1. 增稠剂:如卡波姆、黄原胶等。
2. 吸水剂:如透明质酸(即玻尿酸)。
3. 粉质:氧化锌、云母、硅石等。
这些成分的特性决定了产品有可能产生搓泥的现象。
以增稠剂为例
许多女性误以为化妆品的质地代表其营养价值高。实际上,这主要是增稠剂的作用。例如,我们在煮菜时使用淀粉进行勾芡,化妆品中的增稠剂亦然。一些看起来很的酸奶中,其实也含有增稠剂。
这些增稠剂由于分子较大,无法被皮肤吸收,且有些不能很好地停留在皮肤上。当水分蒸发后,便会形成絮状沉淀,即我们所说的搓泥。
二、多种成分叠加使用导致的搓泥
最常见的组合是保湿水乳后紧接着使用防晒产品或粉底液。
尤其是对于防晒产品,由于其中通常含有钛或二氧化钛水溶液,当遇到如卡波姆、黄原胶等增稠剂时,搓泥现象尤为明显。
面对搓泥问题,我们并非只能弃之不用。毕竟,我们并没有矿可以挖,也没有即将到来的拆迁可以期待。
为了减少或避免搓泥现象,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替换产品
如果发现某两款产品一起使用会搓泥,可以考虑替换其中的一个产品。
2. 改变涂抹手法
尽量避免打圈涂抹,采用按压、轻拍的方式涂抹护肤品。
3. 间隔使用产品
当需要使用多款护肤品时,应间隔一段时间再使用下一款产品,让之前的产品略干、成膜后再使用。
4. 注意产品使用的顺序
将质地轻薄、易吸收的产品放在护肤步骤的前面,而厚重、滋润的产品放在后面。
这样的顺序不仅有助于锁住水分和精华的营养成分,还能有效减少搓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