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量的近义词
半字之义,颇具深意,常言道:“半成·一半·半壁江山·半斤八两。”在汉语中,“半”的表述颇多,如一半、大半、多半、半截等。这个字也常以同音字“片”出现于《辞海》之中。
1. “半”的解读
“半”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在权威的汉语工具书中,有时会收录其新的理解,如“一半成分”“一半分量”。在未被吸纳这些“新意”之前,仍应按传统理解为佳。比如,“半成”指的是总数的十分之一,而非字面意义上的“一半”。同样地,“半斤八两”也并非简单指重量相等,而是用来形容水平、能力彼此相当,不分高低。其近义词如“平分秋色”、“各有千秋”等,都传达了这一含义。“半”字还有别于“势均力敌”之处,更侧重于双方势力的实际相等,近义词如“棋逢对手”、“旗鼓相当”等也常被使用。
2. 姓“半”的渊源
姓“半”的名人,其起源颇为有趣。《风俗通》记载,楚国公族斗斑,亦称斗班,为半氏的始祖。其后代中,有人以谐音字“半”为姓,读音作bān。
3. 姓“半”的另一解读
在周楚时期,熊通篡位后,熊旬家族的后代简改原姓“芈”为象形字“半”,读音仍为mǐ。这一变化也赋予了“半”字另一种姓的读法。
实例解析:
①《现汉》和《辞海》等字典仅收录了“bàn(4音)”的读音和释义,音义有所遗缺。关于称名、姓名的读音也以此为准,仍需进一步斟酌。
②《日报》与《光明日报》的文章中,“半壁江山”一词常被用作形容某一方面成就显著或势力范围广泛。例如,《穿越风雨,撑起经济“半壁江山”》和《长客股份攻占铁路客车“半壁江山”》等文章中的运用恰如其分。
4. “半斤八两”的误解与误用
关于“半斤八两”一词的误解与误用也不少。如在赵丕杰的文章中提到其种种误用情况;练洪洋在《工人日报》中的文章也讨论了该词的使用;还有《青年报》中提及足球的种种问题,也引用了“半斤八两”一词来形容某种境况的相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