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在1903年的科学领域中,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因其对放射性的发现而获得了物理学奖的一半。贝克勒尔的突破性研究,虽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深远的含义却被另一半奖金得主居里夫妇进一步发扬光大。那么,何为射线?它从何而来?这一问题的答案,被居里夫妇的探究揭晓。
在1896年,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居里夫人,偶然间读到了贝克勒尔的报告,报告描述了和钠化合物所释放出的神秘射线。这一发现令居里夫人倍感兴奋,于是她开始了深入的研究。
居里夫人不仅对和钠的化合物进行了探索,她还测试了其他化学物质。在实验中,她意外地发现,元素与钍混合物具有强烈的放射性。那么这是为何呢?她揣测:一定还掺杂着未被人类所发现的放射性物质。此观点得到其身为科学家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支持。于是,他们并肩投身于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居里夫妇的眼光落在了沥青提取技术的使用上。通过这一技术,他们在矿石中发现了两种新元素。于187月,他们首次命名了其中一种元素为钋,取名源自居里夫人所爱的祖国——波兰。当时的波兰尚处于状态,未被公认为独立,居里夫人以祖国之名来命名此元素,期望唤起人们对波兰困境的关注。
一年后的年底,另一种未知元素被证实存在,并命名为镭。拉丁文中的“镭”意味着“放射”,这恰好也描绘了它的强大放射性。
在这段三年零九个月的漫长时光里,居里夫妇在一个破旧的棚屋中搅拌沥青。尽管浓烟呛得他们呼吸困难,但他们仍夜以继日地工作。由于镭的含量极低,他们耗费了几吨的沥青矿,才在矿渣中得到了稀有的0.1克镭。
如今,镭射线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它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成为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遗憾的是,居里夫人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患上了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辞世。
这位无私奉献的“镭的母亲”,一生淡泊名利。在丈夫皮埃尔不幸因车祸离世后,有人建议她出售他们手中的0.1克镭以换取财富。但当时这足以价值百万法郎。可居里夫人毅然决定将其继续投入科学界的研究之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和女儿艾琳前往前线救援伤员。她利用移动X光机为伤兵诊断伤势、拯救生命。她曾教导女儿:“镭属于科学而非个人。”她深知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科学做出巨大贡献而非追求年轻美貌和金钱名利。
参考资料:
居里夫人的生平资料及成就可参考以下网站:
审稿:由魏潇博士审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