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斤等于多少千克
两——独有的重量单位。
在现行公制中,每两等于50克,而旧时的市制中,一斤为16两,每两则重31.25克。在餐饮文化中,“两”更是一种独特的计量单位,承载着各地独特的饮食习惯。
在北方,吃包子时,每两通常包含三个包子;在江南地区,生煎包则以每两四个为常见;而在饺子馆里,一两饺子往往有六七个。无论是包子、生煎还是饺子,其实际重量往往远超“一两”的公制或市制标准。那么,为何我们还要沿用“两”作为计量单位呢?
“一两”究竟有多少?
曾有段子讲述了一个外国留学生因误解“一两”的重量而点下大量生煎的故事。虽然各地的食物以“两”为单位售卖的方式大同小异,但具体重量却因地域和食物种类而异。
以包子为例,北京多家包子铺均以三个为一两的标准售卖,经过称重我们发现这已经接近四两的重量。而作为生煎的典型地区,苏州和上海等地通常以四两(即四个生煎为一两)为标准出售生煎包,甚至有的店家会超过这个标准。在一些地方如武汉,饺子也常以“两”为单位售卖,其重量则因数量和馅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两”的由来与历史背景
对于为何采用“两”作为主食的计量单位,目前有两种主要说法。一是认为这源自旧时为了展现后厨手艺的精湛而形成的习惯,另一种说法则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制度有关。“一两”实际上指的是一两干粮食或干面粉的重量。
在计划经济时代之前,粮票制度对食品的计量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北方、西南还是各地的食堂和饭店,都常按“两”来计量售卖食物。有文献记载,即使是现在早已消失的粮票制度也与“两”的计量单位有关。虽然这一制度的结束时间较晚,但“两”作为计量单位的习惯至今仍被保留下来。
除了主食外,“两”还用于哪些计量?
除了带馅的主食外,“两”还常用于面条、米饭等主食的计量。在川渝地区,人们常以“两”来购买小面等面条类食品。而在食堂中,米饭也常以“两”为单位售卖。无论是面条还是米饭,“两”所指的仍是干货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