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如何自建控制点


在基准站移动或重新定位的情况下,为确保基站平移的准确性,我们需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以使再次测量的点与基准站关机前的位置保持一致。以下是关于如何实现基站平移的具体方法:

在移动站固定后,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已知点进行测量。这里的已知点可以是之前测量过的任何一个点。测量完成后,我们会对比发现其与已知坐标存在差异。这时我们可以进入测量模式中的基站平移选项。在该选项里,我们需要选择刚刚测量的点以及该点的已知坐标,然后确认操作,选择弹出的提示中的确认选项。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RTK点校正的过程。它实际上是将WGS84坐标转换为当前项目的特定坐标系统的过程。转换过程中需要求解转换参数。点校正包括多种模式,如单点校正(三参)、两点校正(四参)、三点校正(七参)和四点校正(七参)。一般而言,三参数模式适用于小范围的测量,但其精度相对较低。而七参数模式采用布尔沙模型,包括平移、旋转和尺度变化等,其作用范围较大,精度也相对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七参数的校正精度与已知点的精度及其分布密切相关。

为了确保点校正的精确度,我们需要至少3-5个高等级的控制点。这些控制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的四周及。关于已知点的选择和使用,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已知点应遍布整个作业区域的边缘,能有效控制整个区域,并避免短边控制长边的情况。若作业区域较大,控制点较多,建议分区进行校正,避免过多的点参与校正。当使用多于3个已知点进行校正时,要检查水平残差和垂直残差,确保其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至于点放样,它是将设计图纸上的位置和高程通过测量仪器和方法实地测设的过程。作业流程通常包括导入放样数据、架设基准站或移动站、进行点放样和检核。导入放样数据的步骤包括将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导入excel表格,然后保存为csv格式,再将其后缀名改为txt格式,最后导入到手簿中。进行点放样时,需要注意及时备份数据并进行内外业检查。

GPS静态测量是使用测量型GNSS接收机(RTK)进行控制测量的一种常见方法,主要用于建立各级坐标控制网。在整个静态测量过程中,GNSS接收机是静止的,采集的数据会通过静态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和网平差。选址时,应注意测站的位置应开阔无干扰,避免多路径效应。若观测条件不佳,可适当延长观测时间或选择卫星多的方向进行静态观测。

关于道路设计功能,它是道路图形设计的重要工具。道路设计通常基于《直曲表》中的参数数据进行。在道路放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设计文件中的道路设计文件导入软件生成道路设计文件,然后进行勘测放样作业。道路放样涵盖了多种内容,包括中边桩放样、横断面测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