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7-5800h相当于i几


不知是为了简化记忆还是给普通用户一种印象,很多时候笔记本CPU和台式机CPU的名字似乎相似。

比如i5-12400H和i5-12400,R7-5800H和R7-5800X,看起来几乎无差异。

但实际上,笔记本CPU要考虑散热、功耗等诸多因素,因此频率通常较低,睿频释放时间也有限。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性能被调整以适应移动设备的特性。比如i7与i5的性能差异,不能仅通过数字大小来判断。

移动端和桌面端CPU确实是两个世界的产品。移动端的CPU在设计时就考虑了低功耗、小体积等因素,因此性能上可能稍逊于桌面端CPU。但这也是竞争常态,各家都有各自的挑战和策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Intel的12代酷睿移动端CPU给AMD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HX系列,它采用了与桌面端相同的芯片,封装后再焊到主板上,规格尺寸也一致,为后续升级提供了便利。

与其他移动端CPU不同的是,HX系列的PCH芯片组被单独放在了主板上。这样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扩展连接性。它有总计48条PCIE 5.0+4.0通道,远超普通H系列的28条PCIe 4.0通道。内存方面,它支持双通道LPDDR4、LPDDR5以及DDR4、DDR5内存,最大容量可达128G,部分型号还支持ECC纠错。

这样的配置让笔记本厂商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可以搭载4个内存插槽、4个PCIe 4.0 x4 SSD、2个独立Thunderbolt 4控制器。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CPU的性能。

以i9-12900HX为例,它拥有与桌面端i9-12900K相同的8大8小核心配置,比12900HK还多出两个大核。L3缓存也从24MB提升到了桌面端一致的30MB。更值得一提的是HX系列的功耗表现,虽然基本功耗只提升了10W,但最高睿频功耗却从115W提升到了惊人的157W。

这样的配置让它性能卓越,特别是在多核表现上尤为突出。早期的Geekbench 5测试成绩就已经非常亮眼,达到了单核1921、多核15974的水平。这已经完全不是一颗普通的移动端CPU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是接近高端桌面端CPU的性能。

再看看AMD的R9-6900HX,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逊色。这次Intel的官方魔改操作确实让人意想不到,恐怕AMD现在压力山大。虽然过去有准系统笔记本装桌面端CPU的做法,但始终是小众范围,没有充分体现出桌面端CPU的价值。而Intel这次的操作,终于让笔记本CPU在高端台式机CPU面前能够抬头挺胸,展现了真正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