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节航速等于多少公里
实际上,军舰的行驶速度并不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经常飙到30节以上。以的尼米兹号核航母为例,它在放飞舰载机时,为了增大甲板风力,可能会短暂提速到30节,但平时它的航行速度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在其服役的前18年里,它的总航程达到惊人的100万海里,平均每年航行约5.5万海里,飞行时长为4500小时,但平均航速却保持在较为稳健的12节左右。
“节”这个词,实际上是一种速度单位,换算成我们更熟悉的单位就是每小时行驶的距离。比如说,1节就等于1海里每小时,而我们知道1海里大约等于我们平常说的陆地距离的1.8公里左右。这意味着时速到达所谓的三十节相当于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度每小时超过了五十五公里。目前这样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地面交通工具的速度极限,甚至很多军舰都把它视为最高速度的极限值。那为什么大多数军舰的最高速度都被设定在大约三十节左右呢?实际上,这个速度值已经是一个分水岭了。因为在这个速度区间内航行是一种非常好的平衡点选择,它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动力成本并保持理想的经济效益效率的同时也给船员提供一个安全的保障和可靠的运行环境。更进一步地说当速度突破这个平衡点后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难题:提升舰船速度带来的各种负担会导致设计建造时的难度上升和经济成本的激增造成各种不利的局面。比如动力系统的升级和舰船排水量的增加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舰船的设计建造面临重重困难成本也相应地不断攀升。再者说增加航行速度就意味着消耗更多的燃料以及更短的续航距离比如二战时日本的超级战列舰即使在低于这个航速时它的续航能力能达数十万海里但是如果提高了航速就只能缩短里程带来更快的耗损甚至威胁舰船的动力寿命甚至引发重大安全问题。
所以大多数军舰都会选择一个经济巡航速度来保持航行这也是绝大多数舰艇在实际航行中会选择的速度区间通常在十二到十八节左右这样的速度既能保证舰船的安全也能最大程度地节省燃料提高经济效益效率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状态同时也给舰船带来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地执行任务保障的海洋安全利益。至于一些特殊的军舰比如用于特定任务的高科技高速战舰当然拥有超越一般船只的更高速度和更复杂更精细的科技装备这些都是为了适应特定环境下完成任务所需的性能特点确保船只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战场环境保障海上行动的自由和畅通无阻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这也是这些特殊军舰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为我们的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