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释手的意思是什么解释


来源:经济日报

一盏春茗千秋梦,建盏这一传统茶具,经历喜诞、辉煌、衰落、消亡,如今又浴火重生,走过了一千多个春秋。

我素爱茶,连带对茶具也情有独钟。建盏,这一昔日的茶宠佳器,如今又让我着迷。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曾赴南京采访宜兴紫砂,有幸见识了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的手制珍品。自此,对于茶具的收藏与欣赏,我便无法自拔。

建盏,这一名词,我早年只知其产于建阳地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友人赠我一套黑瓷茶具,说是建盏。我曾去过建阳,那里位于福建省北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建阳历史悠久,文化繁荣,除了历史上的名人如朱熹、宋慈等,建盏也是这里的文化符号之一。

建盏的烧制始于唐代,兴盛于两宋。宋代时,贡茶制度的建立,使得建盏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宋代文人分茶时,会在茶沫上作画,甚至作诗,建盏因其独特的黑釉色彩,成为观察茶沫和衬托茶色的最佳。

随着历史的变迁,建盏历经风雨飘摇。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取消了团饼进贡,散茶泡制方法逐渐普及,建盏气象万千的时代也随之结束。清代时,建盏完全断烧,一度被世人淡忘。

近年来,随着考古挖掘的进行,大量建盏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些富有烧制陶瓷经验的手艺人通过长期摸索,基本恢复了烧制建盏的技艺。建盏不仅成为实用茶具,更是具有收藏价值的陶瓷艺术品。

最近,我再次探访了建阳的水吉镇,这里是建盏的主要产地。镇上的宣传告诉我,水吉镇以烧制建盏为生,人口虽不足4万,但八个村都有烧制建盏的传统。我们驱车前往南山和后井村,看到了建盏陶土的来源和当年的烧制遗址。站在龙窑上,看遍地建盏泥坯和丰富的植被,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繁华景象。

如今,建阳重新焕发了生机。城里的建盏文化街灯火通明,商铺琳琅满目,展示着各种花色品种和千姿百态的建盏。一些有志之士和能人参与其中,推动着建盏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建盏的泥坯经过千度高温烧制,创作出工可为的神秘绮丽的华彩,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建盏因茶而兴,因茶而灭,如今又因而涅槃重生。此行建阳,有幸与你相识相知,从此爱你,直到永远。

(陈慧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