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吃什么奶粉长高


去年某期吐槽上,著名小品演员蔡明曾在台上吐槽潘长江,作为短视频领域的先行者,拥有两千多万粉丝。她的吐槽犀利,引得全场观众欢笑。虽然这两位经常在春晚舞台上相互调侃,但这次她拿身高作为包袱,对于不少个子较矮的观众来说,却触及了内心难以言说的痛处。

如今,身高成为社交中难以忽视的话题。从网络流行语到相亲的情境,似乎都围绕着身高展开。不少90后年轻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营养补充问题,期望通过后天努力来弥补先天不足。于是,儿童营养奶粉应运而生,品牌乳企们纷纷推出“长高”宣传口号的儿童奶粉。

这些儿童奶粉真的如宣传所说那么神奇吗?是否真的能够帮助孩子长高呢?对此,存在两种观点。一方面,从法规角度看,儿童奶粉属于普通食品,不能进行功效型宣传。从科学角度看,虽然一些儿童奶粉添加了有助于长高的成分,但长高并非单一因素所决定,还需要考虑遗传、睡眠、运动等其他因素。品牌乳企们的宣传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之嫌,有待商榷。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品牌乳企似乎深知“长高”是儿童奶粉的宣传禁区,但他们并没有收敛,反而玩出了新的套路。比如通过修改产品名称、在渠道层面“找替身”或“换马甲”销售等方式来规避监管。这样做的目的或许源于他们对于长高奶粉功效的复杂态度:既想尝试利用这一卖点吸引消费者,又担心引发负面效应。

那么,品牌乳企们为何愿意铤而走险呢?除了法律意识的淡漠外,还可能是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对利润的追求。在当前新生儿出生率下滑、婴配奶粉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的背景下,进军儿童奶粉领域成为了一些企业的新增长点。他们往往只是盯着家长们玩概念心智游戏,大打“身高焦虑”营销牌,而不是真正关注儿童营养需求。这种做法无疑忽视了大多数儿童的全面营养需求,而只是一小部分的特殊功能需求。

实际上,儿童的营养需求是实际存在的,并非“伪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学生儿童的成长营养需求,等七部门在相关文件中强调了学校供餐食品应提供营养价值较高的肉蛋奶类食品。这反映了市场信号:高品质低门槛地普及满足全面基础的牛奶营养是现阶段儿童奶粉发展的主要矛盾。

受历史事件影响,国内乳制品行业陷入了某种品类魔咒。以婴幼儿奶粉为起点,整个奶粉消费市场似乎都陷入了“便宜没好货、贵则品质安全”的困境。这种不信任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品牌乳企需要重建消费者信任,真正关注儿童的实际营养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从消费来看,一二线高生活水平地区的消费者本身就不缺少牛奶的营养,他们追求的是更有特色个性的健康食品。而真正需要儿童奶粉营养补充的可能是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市场消费。品牌乳企应该将目标转向这些地区的有奶粉需求但经济实力不足的消费,挖掘出另一种新的增长可能。

品牌乳企在进军儿童奶粉市场时应该更加谨慎和负责任。他们应该真正关注儿童的营养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利润。通过推出符合市场需求、注重全面营养的儿童奶粉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