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男生叫女生哈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这个四川人,在与外省朋友聊天时,那些常见的对话词组,如“好的”、“什么时候”,已经悄然变成了“要得”、“好久嘛”,这种将四川话词组融入日常书面表达的的现象。每次查看聊天记录,几乎都能发现“要得”这个词出现了无数次。
要不是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热议这一变化,我还真的没意识到:原来四川话已经渗透到普通话中了。以前我以为只要用普通话念出来就是普通话了,但现在看来,四川话的基因强大到已经“入侵”到普通话的对话语境里了。
四川话与普通话相比,表达既简洁又抽象,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讲四川话的时候,四川人才能真正释放自己的语言天赋,成为人均“梗王”。
四川人的口音,除了悦耳、爽朗的发音和音调,一旦习惯这种川味,就很难改掉。出门在外,四川人总会自成一套表达。比如@飞鸟,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女孩,假期去外地游玩时,也能用四川话和当地人交流。
她曾在一家老小区外面的便利店买东西,这种便利店和成都的玉林、抚琴等老小区都差不多。她拿起一瓶饮料,对着老板脱口而出:“老板,这个好多钱?”当时老板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回她:“不需要好多钱,只要5块钱。”她这才反应过来,“好多”是四川话的表达。
后来他发现,在四川话里,这个“哈”不仅使用广泛,而且意思复杂。比如,“哈哈”是笑声,“哈哈儿”可以表达“一小会”,但“哈儿”就是说你笨的意思。
说到四川话的简洁性,@对三深有体会!作为一个陕西人,在他来四川之前,他觉得陕西和四川在语言上应该不会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但当他第一次在工作上被四川领导批评时,听到那句:“你啷改嫩改整喃?”的时候,他都蒙了!四川话简洁归简洁,但不要玩儿抽象啊!
独具代表性的四川音调、丰富的遣词造句能力还表现在张口就来的顺口溜、从老辈子代代相传的歇后语中。因此外地人听四川人讲话有时会感觉像在说唱!虽然一开始听不懂但节奏感上头不知不觉就混入了日常用语特别是小摊小贩的叫卖忍不住就开始在脑海中循环。
四川人说话喜欢押韵这一点也体现在日常对话中如“狗撵摩托不懂科学!”“东说西说长生幻觉!”这样的顺口溜和歇后语在四川话中十分常见。此外四川人还被夸赞为“弯酸”人张口就是一套优雅说辞!“弯酸”在四川话里是有意无意人的意思大多时候见于长辈对于晚辈反复改变要求的一种无奈与笑骂。
比如大部分四川人都有被父母“硬控”过的经历比如在大人面前加班熬夜赶作业或者赶工作时老辈子就要出来“搡”你两句:“这会儿才开始赶工嗦!”“我看你是早不忙夜心慌半夜起来补裤裆!”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还想再说点了!四川人除了会押韵他们“搡”起人来还会不自觉放大招进行一些歇后语创作!在学校不守课堂纪律的时候被说着蹩脚普通话的老师批评:“你硬夜明珠蘸酱油——宝得有盐有味哦!”犯了错被父母追着骂:“你娃今天是茅斯头打电筒——找死(照屎)。”
总的来说四川人天生自带强大的造句基因这种语言天赋、造梗能力绝对离不开老辈子们一代代的传承主打一个“姜还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