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的真正意思


近年来,郑板桥所题写的“难得糊涂”四字备受人们推崇,引发了人们对这位颇具个性的郑老先生的浓厚兴趣。每个人基于自己的心理需求,对“难得糊涂”都有着不同的解读,这也进一步延伸了对这四个字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郑板桥。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名为板桥先生。他出生于江苏兴化,曾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后来,他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作为清朝著名的艺术家,他名列“扬州八怪”之首,擅长书画和文学。

对于“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流传着多种解释:

一、心安理得说。据传,郑板桥的一位亲戚经商时遭遇困境,却因一次巧合而成功脱困。另有一次,他在任潍县知县期间,面对家族纷争,他选择了以和为贵,写下了《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两幅大字。这两字下的注解提到,“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此处的“难得糊涂”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心安的平衡状态,接受吃亏也是一种福气。这一观点是心态的调整与平衡。从郑板桥的生活经历来看这种解释确实符合他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一种平常心是难得糊涂的生动写照。他在关键时刻的理智选择充分展现了难得糊涂的智慧与豁达这正是他的大智慧所在他认为保持平和心态非常重要内心清净无扰则是人生的福气由此反观现实的忙碌喧嚣之中这份宁静显得更加难得又非常必要我们不如学郑板桥保持平常心不为得失而计较二、自我解嘲说也有观点认为郑板桥一生经历过种种挑战他有过对自己人生的质疑当他独处静思之时会产生怅然若失之感于是他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字来表达自己面对世事纷争时的无奈与愤慨三、抗议之声说有人认为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抗议他在面对百姓的苦难与的时无奈却坚持自我清白不愿同流合污装糊涂不是他的选择他选择坚守正义在面对现实不公时以题书来表达抗议四、自我清醒说另一种观点认为郑板桥内心十分清醒假糊涂不代表真的蒙蔽他的感叹背后是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他的清醒使他无法对恶势力视而不见因此他选择了淡然处之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糊涂他的心声反映了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的认识综上所述关于难得糊涂的解释众说纷纭我们无法确切知道郑板桥本人的原意是什么但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解读这也许正是其魅力所在仍然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至于'难得糊涂'的真实含义到底为何在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而它的确切含义也只能由历史去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