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是凶树还是吉树


花草笔记之一 吕岩峰

或许因我性格喜静,加之家庭熏陶中对花草的热爱,自我记事起,我便与各种植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它们虽无言无语,但存在感强烈,给我安慰与力量。我对它们充满敬畏,它们在我的心田日夜生长,使我在少年时代并不感孤单,成年后亦未曾沾染浮躁之气。

随着年岁增长,因受父亲绘画的熏陶,我开始尝试为身边的花草“造像”。院子里的芍、无花果、木槿、茑萝、月季、射干、菖蒲、紫茉莉、枸杞、蜡梅、银杏等,都曾是我忠实的绘画模特。我渴望通过画笔,记录下它们的春夏秋冬,分享给大家,激发大家对植物的热爱。

春天如约而至,北京的赏花之旅在四月拉开帷幕。在北京,可观赏的花草众多,其中丁香、玉兰和二月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三种植物都是本土的原生植物,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四月到五月,它们依次绽放,展现着各自的美丽。

从古籍如《诗经》、《楚辞》,到现代著作如《名花鉴赏》,都描绘了精彩纷呈的花草世界。丁香、玉兰和二月兰不仅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还深植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脉络中。玉兰在秦汉时期已是名木,丁香也有千年的培育史。它们的分布范围广袤,除了少数业内人士能亲眼见证它们的真实面貌,大多数人只能通过网络和印刷品来想象它们的风采。

玉兰是木兰科落叶乔木,别名众多,如木兰、白玉兰、望春花等。其另一个名字“辛夷”虽鲜为人知,但在古文中却有所记载。丁香亦有多个别名,如百结、情客等。这些美丽的别名,让人不禁对它们产生更多的遐想。二月兰,又名诸葛菜、菜子花等,传说诸葛亮曾将其作为将士们的果腹之物,反映出二月兰与丁香、玉兰的不同之处。

在我居住的小区院子里,紫丁香和二月兰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它们或羞答答地垂头,或花叶亭亭迎风招展,紫紫辉映,连成一片紫色的云雾。细看之下,二月兰的花瓣与花型与丁香颇有几分相似,颜色也是深紫、浅紫或过渡色,真应了诗中所描述的境界。

对于玉兰的最初印象,源自小学三年级时去莒州大伯家的经历。那时已是夏季,白玉兰再度绽放,虽不如春花茂盛,但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后,在全国政协礼堂见到的几棵高低仰合的玉兰更是震撼人心。它们的姿态雍容婀娜,盛花期时满树繁花,令人叹为观止。

想到这些美丽的花朵,我不禁产生了将它们纳入食谱的念想。玉兰、丁香的花蕾、花朵、种子、树皮不仅是香料和材,还可以食用。玉兰花蕾入有祛风散寒、通鼻窍的功效;丁香树皮和叶片入则能驱虫、清热、解毒、利湿;二月兰同样具有食用和用价值。

这些美丽的植物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更带来了美与健康。它们是我们忠实的好伙伴,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