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虬枝的意思和造句


□胡榴明

我记得最早接触梅花这种植物,是在我三岁的时候。那时,我摔破了父亲书桌上珍贵的宜兴陶壶的盖子,那把壶对他来说,简直是宝贝一般。

那天,父亲大为震怒,连平时最疼我的他也让我感到恐惧。祖母和母亲都进来劝解。从那时起,我就牢牢记住了那把壶的模样。几年后,我了解到它是一把“岁寒三友”壶,壶身上的松、竹、梅三种树木各具特色,做工精致,风格浑厚,古韵天成。梅花部分在壶把上,褐色的枝条脉络苍劲,伸展后弯曲附在壶体上,小花浮凸点缀在枝干间,美极了。

此后七十年,我再也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岁寒三友”壶。我对梅花的启蒙,并非来自直接的植物接触,也并非来自文字、绘本或故事,而是来自那个陶壶,一件充满艺术感的手工艺品。我的人生阅历真是有趣,先是艺术,然后才是生活。

后来,我自然知道了父亲那把壶上的梅是蜡梅,腊月开花,和正月末开花的梅花树属于不同的科和属。之后,我们家庭搬迁至汉口大道循礼门湖北日报职工宿舍。那里的环境让我小时候无法分辨桃花和梅花,母亲教我如何区分它们。

专家研究表明,野生梅在已有8000年的发现史,3000年的栽培史。按照这种说法,湖北武汉应该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梅花生长地区。但不知为何,古代的鄂地梅花名气并不显著。

梅花在南北朝时开始兴盛,成为士大夫的美学象征。父亲将这种美学精神传授给我,他并不在乎现实中是否有梅,而在乎我的精神世界是否有梅。他希望我能在最困难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自尊。

我的第一课就是那把摔破的宜兴壶,第二课是父亲在我上小学后进行的古文学教育,包括林逋的咏梅诗《山园小梅》。父亲最喜欢的身份是“诗人”,他并不平庸俗套,而是20世纪现代派诗人、作家、传媒人等。

幼年时,父亲给我梅的美学教育,从未详细讲解,只是让孩子心领神会。他的教学方法让我五岁不懂十岁懂,十岁不懂二十岁绝对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