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听尊便是褒义还是贬义


文章重写如下:

“讨口彩”,在某种程度而言,是一种能够抚慰人心、化解矛盾的文化习俗,它所带来的喜悦与慰藉,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上海有一条短短的小马路,虽然只有六百米的长度,却声名远扬,被誉为情侣们的约会圣地。这里,马路两证了无数爱情的诗篇;这里的爱心邮筒发出的每一封信,都仿佛被赋予了爱的邮戳;墙上更是刻满了表达坚定情感的涂鸦。这条老街,因其路名——甜爱路,成为情侣们讨取爱情口彩的胜地。

同样,上海的另一条小马路也在人们传颂。它位于浦东,紧邻上海图书馆东馆,虽然长度更短,却因路名——合欢路,成为新人们寻求吉祥口彩的热门地点。

“讨口彩”这一民间习俗,源远流长。在特定的场合或人生的关键时刻,人们说话和都会遵循一定的和规矩,以此寄托希望,避邪祛灾,从而在心理上获得平衡,精神上得到愉悦。

从小,长辈们就会对我们进行“讨口彩”的启蒙教育。比如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我们可以吃完桌上的每一道菜,但唯独鱼不能吃完,寓意着“年年有余”。如果不小心打碎了饭碗,我们要说一句“岁岁平安”,以此来化解可能的灾祸。当刚洗好的衣物水珠滴在行人身上时,只需说一声“有财有势”,就能轻松化解一场可能的口角纷争。

曾经,我的父亲在旅馆工作时,对于“讨口彩”的训练也十分严格。比如吃饭时,如果筷子掉在地上,我们不但不能说“落地了”,还要表现得像捡到皮夹子一样开心,说“及第了”。否则,可能会遭受责骂甚至失去工作。

“口彩”繁多,想要样样都能讨得恰到好处,却并非易事。曾经有一次,我带着苹果和鲜花去看望住院的恩师,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后来我才知道,在上海话中,“苹果”和“病故”的读音相同,幸好我的用山东话说了“平平安安”,才替我解了围。

有人说“讨口彩”是阿Q精神,也有人说它是一种心理游戏。但在我看来,只要它能带给我们欢乐、慰藉和精神上的满足,那么它的存在就有其价值。

在重要的时刻,“讨口彩”尤为被人们所重视。比如高考时,家长们为了给孩子讨个好彩头,会让他们吃下各种寓意吉祥的食物,穿上寓意美好的服装。甚至在一些小区,妈妈们会集体穿旗袍,为的就是讨个“旗开得胜”的好彩头。

虽然我不太相信“讨口彩”,但我理解父母们的心情。他们为了孩子的未来,愿意付出一切努力。“讨口彩”正是他们表达爱意、寄托希望的一种方式。在这个充满爱与期待的世界里,“讨口彩”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欢乐和慰藉,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潘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