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的意思是什么


南怀瑾先生所谈医学之道

医学,真乃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涉及之广泛,几乎涵盖天文、地理,而最终归于对人本身之深入探究。

谈及人,不禁想起先贤所说,“左撇是阳,右撇是阴,一阴一阳构成了人”。人之形态,本身就是一种阴阳之美的体现。而我们的身体,从鼻孔、两眼、两耳,到一张口与的两孔,更仿佛是天地之造化,坤卦与乾卦的结合,展现出了之平衡美。但认识人之本身,实则不易。要想成为真正的医者,最基本的条件便是深入了解“人”。

中医之道,博大精深。有句古言:“医者意也”,意味着医道需头脑聪明,将呆板的原则灵活应用,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病情。作为医者,首先要了解病情,诊断病人。这涉及到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望,即观察。如清朝名医陈修园所述,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面颊、声音等来判断病情。每一季节、每一种颜色都与身体部位的气色相对应。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看舌苔等一切可观察的因素来判断病情。这便是一种看相的方法,用来洞察病人的病情。

闻,即听病人的声音。根据五行生克及五脏六腑的配合,用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状况。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不同的病情,比如肝病出怒声,脾病多思虑等。虽然从声音分辨病情颇为困难,但这也是医学中一门深奥的学问。

问,便是询问病人自身的感受。问了寒热敷汗等十个要点之后,再根据脉象进行判断。好的中医需要对“人”有具体彻底的了解才能下诊断。因此中医内科是全科的医生,涵盖了小儿科、妇科等。诊脉是最深奥的学问,需要长时间的实验和经验积累。清代名医叶天士在此道上的造诣令人惊叹。他不仅通过声音转移产妇的注意力以救产妇和婴儿于危难之中,还精通《黄帝内经》、《神农本草》和《太素》等医学经典。其中,《太素》所讲的脉理真是一门玄而又玄的学问,能够了解人的穷通富贵。这就是所谓的不通三世者不能算是医生不能服其的三世是指对医学经典的精通和对人的深入了解。

综上所诉皆为南怀瑾先生对医学之道的见解与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