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关注北极星固废网,能源领域的资讯一网打尽】
北极星固废网讯:据预测,至2035年,全国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将达到惊人的约35亿吨。若未能妥善处理,这将成为固体废弃物减量化与无害化处置的最大挑战。
建筑废弃物作为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显著的资源与环境特性。资源化利用是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最佳途径。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日本、德国等发达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其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以期为国内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前言:
根据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施工废弃物、拆除废弃物和装修废弃物等五类。
国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一、:
是最早进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之一。大中城市都建有专门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厂。他们的主要做法包括:
1. 综合利用:每年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经过加工再生利用的约占70%。
2. 分级处理:根据废弃物的特性和用途,进行不同级别的处理,如低级利用、中级利用和高级利用。
3. “四化”管理: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
4. 法律规范:有完整、全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法规,保障建筑废弃物的妥善处理。
二、日本:
日本称建筑废弃物为“建设副产物”。其资源化利用率接近100%。他们的特点包括:立法规范、全过程管理、先进的减量化设计、分离处理及再生骨料生产技术等。日本还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市场推广。
三、德国:
德国的建筑废弃物定义为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没有被污染和被污染的开挖土、建筑废物等。德国是世界上首个大规模利用建筑废弃物的。其废弃物处理技术和回收利用率都处于世界前列。
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发达建筑废弃物管理及综合利用手段的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需要有法规引导、实行特许经营、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保障设施用地及解决产品出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