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北宋词人柳永擅长创作慢词,其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一首《雨霖铃》被誉为史上第一首双调慢词,词牌本身富含典故,词曲正文更是金句迭出。
该词中描绘了儿女情长、英雄气概,词句之间直抒胸臆,诉常人难诉之情。特别是以“今宵酒醒何处”为首的三句,成功传达了失意浪子的伤感与寂寞,激发读者的联想。
柳永的妙笔勾起了文人墨客的共鸣,使得这首词流传千古。其中,《雨霖铃·寒蝉凄切》以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切离别的画面。词中多情的离别,尤其是在清冷的秋季,更是令人动容。
柳永的慢词风格直白,既是他被部分文人轻视的原因,也是他在民间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在《雨霖铃》这首词中,他描绘与爱人分别的场景,双握,含泪相望,无语凝噎,情感真挚。
词中不仅描写儿女情长,还融入了柳永对个人仕途不平的忧虑。他喜欢在婉约词中融入这种情感,使得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风格。下半阙中,柳永通过简洁的笔触,直接描绘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场景,成为表现文人失意心态的千古佳句。
杨柳在古词中常代表离别的意象。柳永通过杨柳启发读者对于离别的联想。“晓风”与“残月”的结合,表现了落寞浪人与恋人告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这一句式自带唐诗的意境,能被运用到多种场合,表达一种落寞之情。
相传苏轼看到这一句后,对自己的词与柳永的词作出了评价。个人认为,“杨柳岸,晓风残月”所表现出的儒士文人的落寞之情并不会显得女里女气。词作最后几句回到儿女情上,诉说了一别经年后,纵使有千万种风情,没有了你,我又要向谁去诉说。
柳永出生于北宋官宦之家,因其词作风靡,影响到他的名声。他参加科举考试遭到文人排挤和皇帝的讥笑。在与爱人分别时,他写下了《雨霖铃》。柳永生性散漫,孤傲不羁。在遭到种种打击后,他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另作打算。他的词作在叙写儿女离别之情的还掺杂进了一种“贫士失志的落寞”的感情。
柳词属于婉约词派,他在书写儿女私情的不忘借景抒怀,描写仕途失意者的悲愤与感慨。苏轼虽对柳词中的直白部分表示轻视,但对其高远志向却大加赞赏。事实上,柳永的词作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吸引了文士和普通人的喜爱。尤其是“今宵酒醒”后的几句词,以绘画手法入词,展现了唐诗般的气象和柳词的风骨。
柳永写下《雨霖铃》后,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与爱人虫娘永诀后,经过十年努力,终于登进士榜。他担任过九年,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因皇帝的不喜,他始终未被重用。最后调至屯田员外郎一职后去世。据说他去世时贫穷无钱安葬,还是那些与他有交情的青楼女子出钱为他买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