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尼采的都是什么人


对于西方哲学的世界,无论是否深入了解,苏格拉底这一名字总是如雷贯耳。他与弟子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许多深具哲思的故事都与他紧密相连。

苏格拉底并未留下个人著作,他的事迹主要是通过柏拉图的叙述流传至今。在柏拉图的叙述中,苏格拉底是一位拥有卓越智慧的人,他的辩论技巧无人能敌,连诡辩学派的顶尖高手也败在他的智慧之下。在《理想国》关于正义的辩论中,苏格拉底展现出的才华,如同诸葛亮舌战群儒般无人能敌。

苏格拉底的辩论风格也给他带来了不幸。雅典人误解了他的辩技巧,认为他以此蛊惑年轻人,。尽管有人试图在辩论中抓住他的漏洞,但从未有人成功。面对挑战,他淡然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似乎暗示着连最智慧的人都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普通人又何必自命不凡呢?

苏格拉底的死因是雅典人以腐化年轻人的名判处他死刑。尽管他离世了,但他的影响却通过柏拉图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苏格拉底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西方哲学史将其出现视为一个分水岭,称他之前的哲学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在对苏格拉底的评价中,尼采的声音与众不同。在尼采看来,苏格拉底并不完美,他认为苏格拉底兜售的毒酒是理性。尽管人需要理性,但理性是否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呢?尼采对此表示怀疑。他认为人的非理量更为强大,人的欲望才是一切的力量。叔本华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人的理性是靠不住的。在尼采看来,苏格拉底的试图用理性压制欲望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他认为应该顺着意志的方向去实现它,而不是压制它。当然尼采的意思并不是简单的天性、为所欲为,而是强调只有最强大的意志才能一统江湖,这个意志被称为强力意志。因此苏格拉底所倡导的对理性的追求是否会引起哲学界内部的分歧与争论?或许我们不得而知了之他的最后选择也许是他对当时雅典人的绝望与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