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了
成语“因噎废食”源自古代的智慧典籍《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其中记载:“有人因吃饭噎死,就想禁止天下人吃饭,这无疑是荒谬的。”此成语用于形容因一点小错误或害怕出问题而彻底放弃做某事的做法。
《吕氏春秋》约在公元前239年编纂完成,汇聚了战国末期吕不韦及其门客的集体智慧。其内容以儒道为主线,兼收并蓄百家之长,旨在为秦朝统一六国后提供治邦的蓝图。书中“法天地”、“贵公”、“重农”等思想体系,展现了宏大的治理理念。
在《吕氏春秋·孟秋记·荡兵》一书中,有一段话与成语因噎废食的起源紧密相关。它描绘了人们对于生命中各种风险的误解和过度反应。
具体来说,这句话意味着:“有人因吃饭噎死就想要禁止所有人吃饭,这是荒谬的;有人因乘船淹死就想要禁止所有人行船,这也是荒谬的;有人因用兵打仗失败就想要废除所有军事,这同样是荒谬的。”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过于极端和片面。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富有的土财主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许多宾客。宴会气氛热烈,菜肴丰盛。就在众人欢声笑语中,财主不慎被一块牛肉卡住了。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呼吸困难、面色涨红,场面一度十分危急。幸好一位医术高明的郎中及时出现,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财主了里的异物。
经历这次惊险事件后,财主心有余悸,他固执地认为吃饭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他决定以后只喝水和粥,不再吃其他食物。这种因噎废食的想法正是“因噎废食”成语的生动写照。它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偶尔的挫折或风险而放弃追求长远利益。
真正的智慧在于完善机制、管控风险,而不是因为小弊端而舍弃大利益。历史证明,只有勇于面对问题、理性改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那些逃避问题的人最终将被时代淘汰。我们应该以明智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