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钢琴的孩子家庭条件怎么样
午餐间与两位女性同事交流,提及孩子们学习钢琴的议题。
同为80后的母亲,家中的小公主年岁相差不过一岁。萱萱今年七岁,就读于广州一所公立小学一年级,自十九年开始踏上钢琴学习之路。在学龄前阶段,她每周都能享受两节钢琴课,但进入小学后,课程安排调整为一节乐理课与一节钢琴课。萱萱母亲的期望是,通过钢琴学习,不仅开发左右脑,更让女儿掌握一门能够自我调节压力的技能。
相较之下,珊珊六岁,在三线城市的私立幼儿园就读大班。孩子常与祖父母同住,待小学时再回到父母身边。母亲正四处寻找优秀的钢琴教师并考虑相关费用,因为珊珊在歌唱与舞蹈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兴趣。
再看多多,五岁的她目前在广州一所公立幼儿园读中班。从去年九月开始,她便在居住地附近学习钢琴,每周一次的课程。在学习了二十四节课后,母亲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暂时中断钢琴的学习。每次的练琴过程,多多少许都会流露出不情愿的情绪,无论是上课时显得困倦还是口渴难耐,还是周中晚上去琴行练习时需要连哄带骗才能完成。
最终选择放弃的我深知,正如钢琴老师所言,家长往往最先放弃。但我的决定并非轻率之举。以下将与大家分享我放弃的原因,希望能为正欲或初为家长、准备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家长提供参考:
孩子不感兴趣的事项很难成为她的特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细心观察的家长通常能轻易察觉孩子对某方面的强烈兴趣。有些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热爱所在,而有些孩子则早早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奋斗。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高度敏锐性,帮助孩子发现她的兴趣或天赋所在。
在探索孩子兴趣的过程中,我采取的策略是“迅速而果断”。尝试后发现孩子没有兴趣,就立即停止尝试下一个。这种做法对我来说就是“速战速决”。
有时候放弃某种选择并不意味着是真正的放弃,它也可以被视为另一种坚持的方式。在学前阶段,我们应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各种体验中。因为现阶段的孩子没有学业压力,我希望能为她提供尽可能多的体验机会如体育、艺术和科学等。只有通过丰富的体验才能知道什么是最适合她的。
对于工薪家庭而言,教育金的分配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将教育金优先投入到孩子擅长或最有可能出成绩的领域。对于马术、高尔夫、美术鉴赏等陶冶情操的项目并非必需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尤其是工薪家庭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些项目上投入有限的教育资金这些项目并不是说没有意义而是可能并不适合每个家庭和孩子。
在考虑投入孩子的教育时更具有普适性的观点是如果家庭连基础的艺术教育如画画、唱歌、跳舞等体验都无法承担那么这教育金或许更应该投入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辅导上以满足更基本的教育需求。毕竟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供养孩子完成学业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那么钢琴课是否真的适合每一个普通家庭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