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讲端午节的故事


五月初的清晨,天空微亮,我便嗅到了那股淡淡的粽叶清香。

推开厨房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奶奶正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大铁锅之中煮着粽叶,其上飘着几片生机盎然的绿叶,它们在滚水之中轻舞翻飞。灶台边的竹簸箩里,整齐地摆放着已经泡发的白米、腌制好的五花肉和咸蛋黄。

“小芸,来帮奶奶洗粽叶。”奶也不回地吩咐道,“要一片片仔细清洗,不能留有一点尘埃。”

我依言蹲在院落中,细心地清洗着粽叶。清晨的露水打我的衣袖,带来一丝丝的凉意。粽叶的清香在指间缭绕,令我想起了去年端午,奶奶教我包粽子的情景。她曾说,优质的粽叶需得宽大完整,香气独特。

爷爷背着竹篓回来了,篓子里装满了新鲜的艾草和菖蒲。“今年的艾草长得真茂盛。”他放下竹篓,抹去额头的汗水说道,“我特意去河边采摘,那里的菖蒲香气四溢。”

奶奶将洗净的粽叶放入大盆里,开始准备包粽子的馅料。她熟练地将五花肉切成小块,用特制的酱汁和料酒进行腌制。咸蛋黄一个个被剥开,金黄的油渍沾在了她的手指上。我则帮忙淘洗白米,观察着米粒在水中沉浮,回忆起儿时我总爱数米粒,但总是数到一半就乱了。

“来,奶奶教你如何包粽子。”奶奶拿起两片粽叶,巧妙地叠成漏斗状。我模仿她的动作,虽然起初总是包不好,要么是米漏出来,要么是形状歪斜。

“慢慢来,别着急。”奶奶耐心地指导我,“左手要稳住粽叶,右手要轻轻压实。”在她的指导下,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虽然不如奶奶的粽子棱角分明,但也算是有了模有样。

厨房里渐渐飘出香气,粽叶的清香与糯米的甜香交织在一起。爷爷坐在门槛上抽着烟,眼睛微眯地看着我们忙碌。烟雾中,他的神情显得格外宁静。

“记得太爷爷最喜欢吃粽子了。”奶奶一边往锅里放粽子一边说道,“每年端午,他都会包很多粽子,除了自家吃,还会分给邻居。他说,粽子能驱邪避灾,吃了粽子,一年都会平平安安。”

我深有感触地点点头,想起太爷爷那和蔼的身影。他总是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笑容满面地看着我们玩耍。每到端午,他就会给我们讲述屈原的故事,讲述他是如何,如何投江明志。

当粽子煮好时,奶奶揭开锅盖,热气腾腾的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却被热气烫得跳脚。奶奶笑着递给我一个碗:“慢点吃,小心烫着。”

解开粽绳,剥开粽叶,软糯的糯米包裹着香浓的五花肉,咸蛋黄的油渍渗入米中。这熟悉的味道让我想起了许多个端午时节,想起了祖辈们的音容笑貌。

“等会儿我们去河边,带上几个粽子祭拜屈原。”奶奶一边收拾灶台一边说道,“让屈原也尝尝我们今年的粽子。”

我点点头,望着窗外的晨光。端午时节的阳光总是如此温暖而不炽烈,仿佛要将所有的思念都洒在这片土地上。这些看似平凡的习俗,实则是我们与祖先之间的纽带,是代代相传的记忆。

在这个粽香四溢的清晨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这份乡愁不仅仅来自于粽子的味道更来自于对传统的珍视对亲人的思念在这特殊的时刻这份记忆会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